2010年7月1日 星期四

提摩太前書簡介

提摩太前書簡介
作者:
保羅(1:1)/門徒編輯。
日期:64-65 A.D./1-2nd ce.。
地點:羅馬/馬其頓(1:3)的腓立比。
持信人:不詳。
目的:囑咐提摩太為福音的緣故忠心事主,與善管主的教會。
主旨:謹守自己與主的道
提前 4:16 你要謹慎自己,對你的教導也得小心。要有恆地做這些事;這樣,你不但能救自己,也能救聽從你的人。
提前 6:20 提摩太啊!你要好好地保守你所接受的託付。要避免那些不敬虔的空談和所謂「知識」的荒謬爭論。
特徵:
1.在教牧書信中為最「教牧性」的一卷。
2.含有基督教信仰中一些最重要的教義,如2:1-4,2:5,3:16,4:1-3等。
3.對教會管理制度之指示在其他書信中是無可其匹的。
4.顯出當時教會的組織、禮拜與生活。有學者認為教會組織如此完善,應該是反映出第一世紀末到第二世紀初的教會情況,因此主張提摩太前書的寫作時間應該是這段時間,但這也將引發作者非保羅的爭論。
5.鑰字包括有「囑咐」、「真道」、「執事」、「保守」等。

歷史背景
A.關於教牧書信
  提摩太前書、後書與提多書合稱為「教牧書信」,因其顯著的內容乃是論教會的管理及教牧的權柄。此名稱(教牧書信)早為1726年時一德國神學家保羅安頓(Paul Anton)所應用。此名雖不太正確,然而以後的教會一直採納沿用。又因從提摩太前書起至腓利門書止,保羅共書寫四卷給個人的書信,故腓利門書居末後。然自保羅安頓以來,腓利門書已被「撇開」不屬教牧書信範圍了。

1.作者的問題
1804年,德國士密氏(Schmidt)認為書信中所透露的教會組織為超保羅時代的,且書信中所描寫之異端乃屬第二世紀的(非保羅時代第一世紀的),因此認為非保羅的原作,而是保羅的親近者所作。這諸多的假設引發學界的論爭,但大多還是肯定作者是保羅。

2.教牧書信內的歷史重建
  教牧書信內含有不少有關保羅生平中片段零碎的歷史資料(例提前1:3;提後4:13、20;提多1:5,3:12),及一些他的生命面臨死亡的氣味(例提後4:6-9、21),這些歷史只能在徒28章後才能發生。不少學者把各樣資料組織起來,意圖重建一幅有關教牧書信歷史背景的圖畫。雖然各學者的重建略有出入,大致上可如下列的綱要:
(1)徒28章後,保羅得恩赦,為時約62年夏或62年秋(參腓2:23-24;門22得釋之盼望)。
(2)被釋後,如他所應許,隨即打發提摩太到腓立比(腓2:19-23)及以弗所去。
(3)自己獨自探望亞西亞眾教會如以弗所、歌羅西、希拉波立、老底嘉等,如他所許給腓利門的話(門22)。
(4)重回以弗所居住,處理許米乃與亞力山大的問題(提前1:20)。提摩太來到,囑咐他留下牧養該地後(提前1:3-4)便到訪各處。
(5)他先到馬其頓(提前1:3)(可能到腓立比),在那處書成提摩太前書(提前3:14-15)。
(6)不久再訪以弗所,後又訪革哩底(提多已在那裡工作),把教會交給提多後便離開。
(7)從革哩底他造訪哥林多。在那裡適逢西納與亞波羅打算往革哩底去,他便書就提多書託他們帶去。
(8)從哥林多他如所許往尼哥波立去(多3:12)。他選擇尼哥波立暗示他下一步便要西征。
(9)從尼哥波立,他西往西班牙去,滿足多年的夙願(羅15:28)。此時約是64年春,在那裡他逗留約二年之久,剛避開了「羅馬大火之役」(64年7月19-24日)及當年十月之「尼錄大屠殺」。
(10)66年春他從西班牙回來,曾先後到訪特羅亞,在那裡曾留下給加布的「書卷、外衣、皮卷」(提後4:13);又曾到米利都,在那裡留下生病的同伴特羅非摩(提後4:20);再又訪問哥林多,把以拉都留下來在那裡工作(提後4:20)。
(11)因保羅匆忙的離開特羅亞,他把傳道的需要如外衣、書籍、皮卷都留下來,故有學者倡議他在那裡(或尼哥波立)(參多3:12)遭反對的人逮捕押回羅馬。但此說便要把米利都與哥林多的再訪取消或提前了。
(12)「提後」透露保羅最後因為福音之故而被捕(1:12、17,2:8-9)。他今次被禁不像上次般,而是「像犯人一樣」(2:9)。由於羅馬凱撒對基督教改變了態度,基督教被宣佈為非法宗教,保羅自料沒有被釋放之可能(4:6-8、16-17)。據傳說,他是在當年年底(67A.D.)或翌年春(68A.D.)為主殉道的。

3.教牧書信的重點
  教牧書信的內容重點顯明易見,可分數項:
(1)著重有形教會的組織──教會在主恩下日漸長大,人數增多,事務隨之繁雜,問題也跟著多起來,加上異端四起,因而促使教會需有更完整的組織方能勝任,使教會一面宣揚真理,一面守住真道,防備異端,使一切事工均有秩序的逐步發展。
(2)著重人才栽培──著重組織就必著重選立長老和執事。長老是監督,照管教會屬靈方面的需要。教會光景好起來,人多事繁就需選立執事幫助。這兩等人並不著重誰大誰小,乃在職務不一,故屬靈資格無別。
(3)著重品格──重才時又必注重資格,而在資格中特別注意品格(如作監督的,必須無可指摘),因他們的榜樣對信徒的影響大於教訓,教會敗壞多從生活開始。
(4)著重秩序──教會有了組織,在各方面便得有秩序,如老少之間的問題,男女之間,家庭之間(婆媳、主僕、夫婦)以及社交之間的相待都有個別的說明。
(5)著重工人──工人為教會之負責人,他們在真理上必須竭力,堅守真道,分解真理,堅守自己的生活,又要忠心的把真理教導別人。
(6)著重要道大綱──教牧書信內最後的特徵乃是用最少的字寫出教義的精要,如神在信仰上所立的章程(提前2:4-6),律法的功用(提前1:8-10),敬虔的奧秘(提後3:16),純正的道理(多2:1),稱義之道(多3:1-8)等。這些要道綱領的訓練使工人明白信仰的中心,抵斥異端,努力作工。

B.提摩太前書之歷史背景

1.提摩太生平簡介
  a.身世與歸主──提摩太(名「神所尊重」或「尊敬神」之意)乃羅馬加拉太省呂哥尼區的路司得人(參徒16:1-3),父為希臘人(顯然早逝),母為猶太人(提後1:5),從小得外祖母與母親在敬畏神的事上悉心教誨。從其母與希臘人通婚,及提摩太在孩童時未受割禮等事上,顯出他們非出自嚴格律法主義的家庭,因此提摩太與其母便容易接受保羅的信息。
b.呼召與奉獻──據推理,提摩太是在保羅第一次旅行佈道時,到達路司得帶領他歸主的(徒14:8-20;另參林前4:17;提前1:2;提後1:2)。除他以外,其母也同時歸主(參徒16:1稱她為信主之猶太婦人)。當保羅第二次旅行佈道再臨路司得時,提摩太已是一活躍的信徒(徒16:2),因此保羅便決定帶他出外作旅途上的助手,為要除掉提摩太在接觸猶太人時的障礙,保羅就給他行了割禮,算是對猶太偏見的一種讓步(徒16:4)。提摩太參與保羅的工作得著眾長老按立支持(提前4:14;提後1:6)。
c.工作與行蹤──提摩太參與保羅第二次旅行佈道,在到達腓立比時,他奉命留下工作(徒16:11,17:1),然後在庇哩亞歸隊,保羅走後,他與西拉又留在庇哩亞工作一段時間(徒17:14),然後到雅典歸隊(徒18:5)。在雅典,保羅打發他回帖撒羅尼迦去,安慰與堅固那裡的信徒(帖前3:1-2),然後又在哥林多歸隊(徒18:5)。此後約有五年不曉得他的蹤影。
羅第三次旅行佈道時,他似乎與保羅到達以弗所,在那裡蒙打發往馬其頓去(徒19:22)。保羅在回耶路撒冷路程中,經過馬其頓(徒20:1),便打發他往哥林多去(林前4:17,16:10-12)。保羅續行,來到哥林多(徒20:2),提摩太便跟他帶著捐款,繞道腓立比(徒20:3)回到耶路撒冷去(徒20:4)。
此後提摩太似乎失了蹤影,到保羅首次被囚在羅馬監獄時,他顯然與保羅在一起(腓1:1;西1:1;門1)。保羅得釋後,便打發提摩太往腓立比去(腓2:19、23),而他自己也回東方的眾教會中探望他們(門22;腓2:24)。此後提摩太與保羅又在以弗所見面,保羅續程往馬其頓去,而將提摩太留下來牧養該地的教會(提前1:3)。
保羅第二次在羅馬被囚時,曾叫他到羅馬去(提後4:9、21),以後關於提摩太的事跡,除了來13:23有提及外,再無人曉得了。

2.提摩太前書著成動機
  保羅首次被囚獲得釋放後便回到以弗所,在那裡與提摩太會面,他發現以弗所如己所預言般(徒20:29-30),成為異端教訓的風暴中心,他本已對付這些攪事的領袖們(1:19-20),但為將來之計(6:3-5),他便把提摩太留下來牧養(1:3)。他本想很快便再回來,但事與願違(3:14-15),於是便親筆寫信給提摩太,鼓勵並授權他專心繼承此艱鉅的工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