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能力
2021.4.11台北濟南長老教會主日講道篇
創世記43:1-34
在前一章第四十二章裡,我有特別說明,在大饑荒的年代裡,到埃及買糧食的人何其多,賣糧食給「難民」這種事也用不到首相親自督辦。但是就是如此「湊巧」,居然讓約瑟在此出現,又在此看到他的哥哥們。這在人看來是「湊巧」,卻常是上帝奇妙的安排。遇到這樣的處境也在考驗約瑟採取什麼樣的措施。就像約瑟之前遇到女主人的誘惑,也是考驗他採取什麼樣的信仰態度來面對。當約瑟湊巧看到哥哥們時,這個處境對他來說也是一種考驗,他會用什麼樣的信仰態度來面對這二十幾年前意圖殺害他的「親哥哥們」。
約瑟不是聖人,他一開始打算採取司法的行動,因此他說:「我指著王的名發誓」(創世記42:15)這是當時的法庭用語,宣判、作證者、陳述者,都必須「指著王的名發誓」。
但是,約瑟將哥哥們關了三天之後,約瑟自己也有了改變,這三天可算是他的思考期。三天後,他不再說:「我指著王的名發誓」,而是說:「我是敬畏上帝的」(創世記42:18),也就是他從原本訴求司法的懲罰,轉變成以信仰來修復關係的舉動。
約瑟扣留他的二哥西緬當人質,希望他的兄長下次再到埃及時,要將最小的弟弟便雅憫也帶來給他看,用來證明他們不是偵探。其實約瑟的目的只是想知道便雅憫是否活的好好地,有沒有被哥哥們欺負,如果便雅憫活的好好地,就可以證明出他的兄長已經改變,不再是二十多年前將他賣到埃及做奴隸的兄長。這也就是為何約瑟要設計兄長將便雅憫帶到埃及的重要原因,通過此事漸漸來觀察哥哥們是否有改變。
約瑟其實也關心父親在迦南地還等待哥哥們帶糧食回去。果然,約瑟的哥哥們接受他的條件了,扣留二哥西緬當人質。
哥哥們回到迦南地,向老父親雅各報告這一切的經過時,避重就輕,在老父親雅各的眼裡,認為西緬已經是凶多吉少了。但西緬既然還在埃及當人質,雅各的兒子們早晚還是需要去一趟埃及證明他們不是偵探,才能夠將西緬救出來。
現在就讓我們來看這一章的內容:
一、抉擇(43:1-10)
1 迦南地區的饑荒越來越嚴重。2 雅各一家人吃完了從埃及買回來的糧食;雅各對兒子們說:「你們再去買些糧食回來。」3 猶大對父親說:「那個人嚴厲地警告我們,除非我們帶小弟弟一起去,就不准再去見他。4 你若肯讓小弟弟跟我們一道去,我們就去替你買糧食;5 因為那人說過,除非我們帶小弟弟一起去,就不准再去見他。」6 雅各說:「你們為甚麼這樣為難我呢?何必告訴那人你們還有一個弟弟呢?」7 他們回答:「那人不斷地查問我們和家裏的事:『你們的父親還健在嗎?還有其他的兄弟沒有?』我們不得不回答他;我們怎麼知道他要我們帶小弟弟去呢?」8 猶大對父親說:「把孩子交給我,我們立刻出發,這樣我們一家老少就不至於餓死。9 我親自作保,願負全部責任。我若不把他平平安安地帶回來,交還給你,我願意終生擔受罪責。10 要不是耽延,我們已經來回兩次了。」
第一節開始就告訴我們迦南地的饑荒越來越嚴重,這裡沒有說與上次他們到埃及去買糧的日子是相差了多久的時間,不過這句話說出了約瑟為埃及王解夢時所講的:「饑荒嚴重得使人再也記不起從前的豐年。」(創世記41:31)大饑荒越來越嚴重,他們第一次從埃及買回來的糧食,應該也用得很快,再不去買糧食,是無法在支撐下去,於是雅各就要求孩子再次去埃及購買糧食。
從第三節猶大出面說話來看,顯然他已經成為眾兄弟之首,他請求老父親讓他們帶便雅憫一起去埃及,這樣埃及首相才會見他們、才會准予買糧食。甚至,猶大向父親說:「把孩子交給我,我們立刻出發,這樣我們一家老少就不至於餓死。我親自作保,願負全部責任。我若不把他平平安安地帶回來,交還給你,我願意終生擔受罪責。要不是耽延,我們已經來回兩次了。」(43:8-9)猶大向老父親雅各表示,他必須帶著便雅憫一起去,證明他們不是偵探,在這個條件之下,埃及首相才肯賣糧食給他們。甚至猶大願意親自「作保」,即用自己的性命來保證必定會將便雅憫安全的帶回來。
從第十節來看,我們可以看到雅各其實非常不放心,已經多次阻止其他的孩子將便雅憫帶到埃及。只是這場饑荒越來越嚴重,確實無法再拖延下去了,雅各必須在「一家老少都餓死」和便雅憫之間作一選擇,雅各顯然沒有其他辦法,最後還是同意猶大的請求。
二、交託上帝(43:11-14)
11 他們的父親說:「既然該這麼做,你們就帶些松脂、蜂蜜、香料、沒藥、榧子、杏仁等本地的特產當禮物送給首相。12 你們也要帶雙倍的錢去,因為你們該把上次在袋子裏發現的錢歸還;那可能是弄錯了的。13 你們把弟弟帶走,立刻去見那人。14 願全能的上帝使他憐恤你們,讓便雅憫和另一個兄弟回來。至於我,如果命該喪子就喪子吧!」
在大饑荒的年代裡,為了活下去,常有賣身為奴的情況。確實是形勢比人強,雅各也被逼不得已,只好勉為其難的按照猶大提出的意見去埃及買糧,就是同意便雅憫一起去一趟埃及。既然如此,老父親雅各就吩咐他們帶些本地的特產當禮物送給埃及首相。
現代中文譯本翻譯的「松脂」是不精準的,參考和合本就可以知道,「松脂」所指的是乳香與沒藥,這二種東西都是樹酯,功能、藥效也都類似。「乳香」是劃破乳香樹皮所凝結的樹酯,燃燒乳香用來潔凈空間,有時會摻和其他的植物精油做成藥膏;「沒藥」也是一種樹酯,是取自沒藥樹,用途非常的廣,消炎、殺菌、止痛、防腐。而其他的禮物都是當時中東地區最高級的特產。這也讓我們看到,雅各確實是很富有的人。
第十二節,雅各要孩子們帶「雙倍的錢」去還給埃及首相,他並沒有貪那些放在糧食裡面的錢,這正表明此時的雅各是一位誠實、不貪心的人。這已經跟早期的雅各非常不一樣了,雅各年輕時是一位狡詐、欺騙的人,騙父親、哥哥,但現在他年老了,他改變了,甚至慷慨地要孩子們帶本地的特產前去埃及,且要帶「雙倍的錢」去還給埃及首相。
年輕時的雅各是以「爭奪」出名的,現在年老的雅各,他不但不爭,而是將一切交託給上帝。所以在十四節就說:「願全能的上帝使他憐恤你們」,至於他自己,如果因此喪子,他也願意承受這樣的打擊。換言之,他將一切交給上帝,而自己則做了最壞的打算。
看到雅各的作法,再來反省我們。許多基督徒往往在祈禱中喜歡說:「上帝啊!我們將一切交託給你,願你成全」,祈禱之後好像所有的事都是上帝要做的,而自己一點行動和責任都沒有。若是這樣,我們對信仰的認識就有問題。看看雅各,他先盡自己的責任和行動,做了最壞的打算,再將一切的結果交託給上帝。不論結果如何,他都會感謝上帝,這就是對上帝的信心。
三、誠實面對(43:15-23)
15 於是,他們帶了禮物、雙倍的錢,和便雅憫出發往埃及去。他們到了埃及,去見約瑟。16 約瑟看見便雅憫跟他們同來,就對管家說:「把這些人帶到我家裏;中午他們要跟我一起吃飯。你們宰一頭牲畜,準備筵席。」17 管家遵命把他們帶到約瑟家裏。18 他們因為被領到約瑟家裏,就都很害怕,心裏想:「一定是為了上次我們袋子裏發現的那些錢,我們才被帶到這裏來。他們也許會突然襲擊我們,搶走我們的驢,強迫我們作他的奴隸。」19 因此,他們一到門口,就對管家說:20 「請聽!上次為了買糧食,我們到這裏來過。21 我們回家,在路上過夜時,打開袋子,各人都發現自己的錢如數在袋子裏。現在我們把這些錢帶回來,要歸還給你。22 我們另外帶錢來買糧;我們不曉得上次誰把錢放回我們袋子裏。」23 管家說:「不要焦急,不要害怕,一定是你們的上帝,你們父親的上帝,把那些錢放回你們的袋子裏的;你們的錢我早已收下。」接著他把西緬帶出來交給他們。
在這一段經文裡面,我們看到約瑟的兄弟們對於上次在糧袋內的錢顯然心裡很不安,他們可能擔心被誤會是偷錢、偷糧的人,因為這件事可能導致他們喪命,或淪為奴隸。因此他們被帶到同一個地方時,他們並不喜悅,而是害怕。甚至他們看到西緬被釋放出來之後,也沒有感到十分的高興。
在十八節裡,兄弟們的掛慮被搶、被突擊似乎是多餘的,因為他們完全無法抵抗埃及,反而還需要從埃及獲得糧食。這樣的掛慮,使我們更加了解兄弟們非常地不安。
但是有一件可取的事,就是這些兄弟們向管家誠實地說出整件事情的經過(參考創世記43:20-22),可見得他們已經不像以前狡猾、欺騙。從廿三節管家所說:「不要焦急,不要害怕,一定是你們的上帝,你們父親的上帝,把那些錢放回你們的袋子裏的;你們的錢我早已收下。」這話來看,這個管家顯然是經過約瑟特別的交代,否則他不會如此清楚而作這樣的回答。
四、親情關係(43:24-30)
24 管家領他們到屋子裏,給他們水洗腳,又餵他們的驢。25 他們把禮物準備好,等中午約瑟回來的時候送給他;因為他們得到通知,他們要跟約瑟一起吃飯。26 約瑟回到家裏,他們就把禮物帶進去,呈獻給他,向他跪拜。27 約瑟問他們好,接著又問:「你們向我提起過你們年老的父親,他老人家可好?還健在嗎?」28 他們回答:「你的僕人─我們的父親還健在。」於是又向他跪拜。29 約瑟看見自己的弟弟便雅憫,就說:「這就是你們告訴過我那最小的弟弟嗎?孩子啊,願上帝賜福給你!」30 約瑟一見到自己的弟弟,心裏非常激動,幾乎當眾哭了起來。於是他離開他們,避進自己的房間,哭了一陣。
管家領他們到屋子裡,還給他們用水洗腳,又餵他們的驢,這樣的舉動是歡迎貴賓才會有的。而且又得到首相安排一起吃飯,可見,這一次約瑟款待他的兄弟們非常的熱忱,這種待遇絕對不是成千上萬的一般買客能夠有的待遇。
在廿六、廿八節記載約瑟的兄弟們兩次向約瑟跪拜,正好應驗了約瑟在十七歲時所做的夢。約瑟的夢,經過二十多年才應驗。這讓我們看到,有時上帝的旨意很快,就像法老二個夢很快就應驗;但有時上帝的旨意卻很慢,就像約瑟的夢經過二十多年才應驗。但此時,約瑟心裡不是掛念他少年時的夢,而是掛念老父親是否健在。
第廿九節,約瑟見到親弟弟便雅憫,似乎不認得。因為約瑟被賣的時候,便雅憫當時還很小,因此不太容易認得出。二十多年未曾見面,這樣算起來,便雅憫已經是成人。便雅憫是約瑟唯一同父同母的親兄弟,所以約瑟的感受也特別深,因此約瑟一見到便雅憫「心裡非常激動,幾乎當眾哭了起來。於是他離開他們,避進自己的房間,哭了一陣。」這也讓我們知道約瑟的心地非常柔和、感情也極豐富。
五、和好的筵席(43:31-34)
31 他洗了臉再出來,抑制自己的感情,命令開飯。32 約瑟自己坐一席,他的兄弟們另坐一席。參加筵席的埃及人另有一席,因為埃及人認為跟希伯來人同桌吃飯是有失尊嚴的事。33 兄弟們面對著約瑟坐席,坐位都按照長幼次序安排。這樣的安排使他們覺得很奇怪,彼此對望。34 菜是從約瑟那一桌分給他們的;便雅憫分到的是別人的五倍。他們跟約瑟一起吃喝,非常快樂。
我們可以感受到約瑟的情感極為豐富,他克制自己激動的情緒,命令開飯。我們也看到約瑟的善良、念舊、不忘本。對他而言,兄弟座位的安排是「按照長幼次序安排」,反映他重視兄弟關係,展現出約瑟對兄弟之愛。
同時,約瑟也尊重埃及的規矩,他是首相自己坐一席,而約瑟的兄弟們又一席,埃及人又另外一席。會分開坐,是因為埃及人認為與希伯來人同桌吃飯有失尊嚴。因為當時的埃及是文明、先進的國家,而希伯來人還過著遊牧的生活,所以埃及人很看輕他們(參考創世記39:6、46:34)。
約瑟是首相,按規矩他自己一桌。雖然埃及人認為跟希伯來人同桌吃飯是有失尊嚴的事,但是約瑟卻用行動在接納他的家人,因為他的兄弟們的菜,都是從約瑟那一桌分過去地。約瑟沒有像埃及人那般看輕這群希伯來人。
另外,我們也看得出約瑟對便雅憫有著特殊的感情,因此便雅憫的菜比別人多五倍。在古代給予客人額外多的菜,是在表示主人對該客人格外的鍾愛(參考撒母耳記上9:23-24)。
在古代同桌筵席代表著「和好」的關係。詩篇廿三篇說到:「在敵人面前,你為我擺設盛筵」(詩篇23:5a),意思是說,上帝使敵對的雙方和好。如今,上帝使雅各的孩子們,彼此進入「和好」的關係中。
今天所讀創世記第四十三章的故事帶給我們什麼信息:
一、愛的力量能化解恨,能建立復和的關係
我們看到約瑟相當有智慧,他一步一步地觀察、了解他的兄長們,是否和從前一樣的欺騙、沒有兄弟情,所以約瑟慢慢地觀察他的哥哥們的一舉一動。哥哥們一見到管家,就表明要歸還上次在糧食袋子裡面的錢。這一點看到他們的誠實。又看到,他們按照所約定的,帶便雅憫到埃及證明他們不是偵探。
但更重要的是,約瑟並沒有採取報復的手段對待他的兄長,而是款待兄長如上賓,不僅吩咐人洗他們的腳,餵飽他們的驢,還與他們一起吃飯。約瑟所做的安排,都在說明一件事:他對哥哥們出賣他到埃及一事,心中已經沒有仇恨,反而以愛來接納他們。
如果約瑟要報復,那就太簡單了,他掌握兵權,又掌管糧食的發放。不用出兵攻打,光是不給糧食,他的哥哥們就會餓死。基督教的信仰就是這樣在教導我們,不要報復,反而要以愛來化解仇恨。在馬太福音18:21-35耶穌說了一個比喻:
天國好比以下的故事:有一個君王要跟他的臣僕結帳。他開始算帳的時候,有人把一個欠了他好幾萬塊金幣的臣僕帶到他面前來。因為這個人沒有錢還債,王就下令把他賣了作奴隸,連同他的妻子、兒女,和一切所有的也得賣掉,好償還債務。那僕人在王面前跪下來,哀求說:『請寬容我吧!我一定會把一切債務都還清的。』王動了慈心,免了他的債,並且把他釋放了。「那個僕人出來後,遇見一個一起當差的同伴。這個同伴欠他幾塊錢,他就抓住他,掐住他的喉嚨,說:『把欠我的錢還給我!』他的同伴跪下來,哀求他說:『請寬容我吧,我一定會還清的!』但是他不肯,反而把他下在監獄裏,等他還清欠款。其他的同伴看見這事的經過都很悲憤;他們去見王,把這事的始末向他報告。於是王叫那個僕人來,對他說:『你這個惡奴,只因你向我要求,我免了你所有的債,你不該寬容你的同伴,像我寬容你一樣嗎?』王十分忿怒,把他關進監獄裏受刑,等他還清全部的債。」耶穌說:「如果你們每一個人不肯從心裏饒恕弟兄,我的天父也要這樣對待你們。」
當我們免了人的債,上帝才會免我們的債。當我們與人和諧時,我們與上帝的關係才會和諧。基督徒在生活中必要有這樣的認知才是。
什麼是跟隨基督的人的本分?就是耶穌所說最大的誡命:「『你要全心、全情、全意愛主─你的上帝。』這是第一條最重要的誡命。第二條也一樣重要:『你要愛鄰人,像愛自己一樣。』摩西全部的法律和先知的教訓都是以這兩條誡命為根據的。」(馬太福音22:37-40)
愛上帝,最具體的表現就是以上帝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為中心。上帝為中心的人,他會先求上帝的國、上帝的義,為第一優先思考。在路加福音裡,說到愛鄰舍時,耶穌說了好撒馬利亞人的故事,這算是愛鄰舍最經典的比喻。
耶穌透過撒馬利亞人的故事激勵現場的猶太人,耶穌明顯地用這故事說出血統、種族、性別、膚色、國籍都不能當作「愛鄰人,像愛自己一樣」的界線,在耶穌的眼中,愛能跨越種族、性別、族群之間的仇恨,即使是猶太人所鄙視的撒馬利亞人都可以展現出上帝所稱許的愛心,是無差別的愛心。記住,鄰舍不需要有條件,不需要有什麼標準才能成為我們的鄰舍。上帝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大,祂的心胸不像人「雞腸鳥肚」(ke-á tn̂g, chiáu-á tō͘)一般,上帝看重的不是血統、性別、膚色等等,上帝看重我們是否有耶穌基督的無差別的愛心與愛的行動。
過去,黑人在美國當奴隸時,在教會中流行一首聖歌《在河邊》(Down by the Riverside),歌詞很有意義,「當愛成為主流,就不會再有貧窮,當愛成為主流,地球就會變成庇護所,當愛成為主流,我們就能把手中的劍和盾放在河邊,不再有戰爭,因為當愛是主流時,我們才能真的把彼此當家人般對待」。確實,愛的力量能化解恨,能建立復和的關係。愛是永遠長存的。
二、越有愛的能力,越能謙卑與接納他人
我們看到埃及人不跟希伯來人同桌吃飯,因為他們看希伯來人較落後,跟他們坐在一起有失身份。其實,希伯來人看其他種族也是一樣,他們認為外邦人就是不潔淨的,而他們才是上帝聖潔的子民。其實種族的優越感也普遍存在各個民族中間。就拿「中國」所代表的意涵來說,所謂的「中」就是將自己視為「世界的中央」,所以過去的漢人稱呼外國就是「蠻夷、番邦」。
臺灣過去也是有很嚴重的歧視,稱原住民為「番仔」,不僅是番還被稱為「青番」;後來改稱為「山胞」。當然這些字眼還是存有歧視,直到原住民教會多年的走街頭爭取,直到1994年4月10日,李登輝總統出席「原住民文化會議」致詞時,首次以國家元首身分使用「原住民」的稱呼,四個月後在8月1日,經過國民大會修憲後再憲法增修條文終將具有貶義的「山胞」修正為「原住民」。直到今天,原住民可以恢復他們自己原住民的名字。
在基督教的信仰裡,我們應該認識到,每個人在上帝的面前都是同樣貴重的。若是有人鼓吹種族的優越,或是覺得自己高人一等這都是不對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希特勒就是高舉日耳曼民族的意識,將猶太人趕盡殺絕,屠殺六百多萬人。如此的罪惡,絕不是上帝所樂見的。
真正的基督徒更應該了解到自己是卑微的,因為基督徒知道,生命乃是上帝通過耶穌基督的寶血所救贖來的。無論紅黃黑白種的人,或是任何國家的人都是上帝所愛的。
但是,今天「歧視」仍無所不在。四月二日臺鐵太魯閣號事故後,居然有一位所謂的靈恩牧師說,太魯閣號事故的原因是因為原住民「拜祖靈的罪、戰爭殺漢人出草流人血使土地受咒詛」的緣故,看到這樣的文章真的令人詫異。大約在公元二千年時,有些教會流行所謂的「屬靈地圖」這種不是來自聖經教導的觀念被大量引入臺灣,於是原住民無事時被稱為臺灣的「屬靈的長子」,但發生這種災害時,就說原住民因為過去「拜祖靈的罪、戰爭殺漢人出草流人血使土地受咒詛」,如今受到詛咒。
這種將一切災難原因都歸咎給祖先,這讓我想起先知耶利米批判當時的猶大人:「當那些日子,人不再說:父親吃了酸葡萄,兒子的牙酸倒了。但各人必因自己的罪死亡;凡吃酸葡萄的,自己的牙必酸倒。 」(耶利米書31:29-30)
我所認識的耶穌基督是「道成肉身」的救贖主,祂成為人即認同所有世人的處境,祂愛世人,不因為人的族群、膚色、性別、文化的差異而有所差別或歧視。
臺灣神學院鄭仰恩教授也針對這件事情分享一篇感想,他提到澳洲聯合教會(Uniting Church in Australia)制定教會《新憲法》的前言這樣說:「當基督教會藉助殖民的過程來到澳洲時,他們進入了一塊由他們在耶穌基督裡所認識的三一上帝所創造且維護的土地…第一民族(The First Peoples)在殖民者還未抵達前就已經與創造主上帝相遇;大靈(the Spirit)也已經在這塊土地上借助法律、慣俗及儀式將上帝顯明給人民。而那最終藉助耶穌基督所啟示的同一個愛與恩典不但維護了第一民族,且讓他們對上帝之道(God’s ways)擁有獨特的見解。」
澳洲聯合教會是由澳洲白人與原住民族(即「第一民族」)共同組成的教會,有鑒於過去的殖民思維和作為,在2009年接納的《新憲法》裡做出新的信仰告白,肯定且確認原住民族的文化是在上帝創造的攝理和聖靈的啟示下的美好傳統。
在今天的經文裡,我們看到埃及人不與希伯來人同桌的歧視,但約瑟卻將自己桌上的菜分享給希伯來人,此時埃及人尚未知道這群希伯來人就是約瑟的家人,而約瑟分菜的舉動可以說已經在突破埃及人的種族優越感與歧視。
作為基督徒的我們,應該了解到自己是卑微的,在上帝的面前所有人都是一樣,因為基督徒知道,生命乃是上帝通過耶穌基督的寶血所救贖來的。希望臺灣不再有種族、族群、性別、膚色、文化等歧視,願上帝幫助我們。
問題討論:
1.約瑟的哥哥們對於處理上次購糧的金錢的態度和方式上,你得到什麼啟示?
2.埃及人為何不與希伯來人同桌?又為何約瑟要刻意從自己的桌子分菜過去?
3.在今日處境下,我們常看到哪些「歧視」?我們如何與時俱進的消弭歧視?
愛的能力
1、信仰以愛為根基
上帝盼人遵旨意
愛神愛人愛鄰居
和睦相處親兄弟
2、愛之所至金石開
舊我離去新我來
約瑟家族全改變
以愛進入新世代
3、愛的國度無界線
種族歧視宜避免
包容赦免相接納
有愛之處如在天
(黃牧師4/11講道回應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