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10日 星期六

創世記43:1-34愛的能力

愛的能力
2021.4.11台北濟南長老教會主日講道大綱
創世記43:1-34

● 約瑟不是聖人,他一開始打算採取司法的行動,因此他說:「我指著王的名發誓」(創世記42:15)。
● 三天思考期後,約瑟改說:「我是敬畏上帝的」(創世記42:18)。
● 約瑟要設計兄長將便雅憫帶到埃及的重要原因,是要觀察哥哥們是否有改變。

一、抉擇(43:1-10)

● 猶大向老父親雅各表示,他必須帶著便雅憫一起去,證明他們不是偵探,埃及首相才肯賣糧食給他們。
● 雅各必須在「一家老少都餓死」和便雅憫之間作一選擇。

二、交託上帝(43:11-14)

● 雅各要孩子們帶「雙倍的錢」去還給埃及首相,表明此時的雅各是一位誠實、不貪心的人。
● 雅各說:「願全能的上帝使他憐恤你們」,自己則做了最壞打算。

三、誠實面對(43:15-23)

● 哥哥們掛慮被搶、被突擊似乎是多餘的,因為他們完全無法抵抗埃及,反而還需要從埃及獲得糧食。

● 哥哥們向管家誠實地說出整件事情的經過(參考創世記43:20-22),可見得他們已經不像以前狡猾、欺騙。

四、親情關係(43:24-30)

● 約瑟的兄弟兩次向約瑟跪拜(43:26,28),正好應驗了約瑟在十七歲時所做的夢。

● 便雅憫是約瑟唯一同父同母的親兄弟,所以約瑟的感受特別深。

五、和好的筵席(43:31-34)

● 約瑟念舊、不忘本,兄弟座位的安排是「按照長幼次序安排」,反映他重視兄弟關係,展現出約瑟對兄弟之愛。

● 埃及人認為跟希伯來人同桌吃飯是有失尊嚴的事,但約瑟卻刻意從自己的桌子分菜過去給兄弟們。

● 在古代同桌筵席代表著「和好」的關係。(詩篇23:5a)

今天所讀創世記第四十三章的故事帶給我們什麼信息:

一、愛的力量能化解恨,能建立復和的關係

● 約瑟所做的安排,都在說明一件事:他對兄長出賣他到埃及一事,心中已經沒有仇恨,反而以愛來接納他們。

● 基督信仰教導我們,不要報復,反而要以愛來化解仇恨。參考馬太福音18:21-35耶穌的比喻。

● 在路加福音裡,說到愛鄰舍時,耶穌說了好撒馬利亞人的故事。

● 鄰舍不需要有條件,不需要有什麼標準才能成為我們的鄰舍。

● 黑人聖歌「在河邊」(Down by the Riverside):「當愛成為主流,就不會再有貧窮,當愛成為主流,地球就會變成庇護所,當愛成為主流,我們就能把手中的劍和盾放在河邊,不再有戰爭,因為當愛是主流時,我們才能真的把彼此當家人般對待。」

二、越有愛的能力,越能謙卑與接納他人

● 臺灣的族群歧視,直到1994年4月10日,李登輝總統首次以國家元首身分使用「原住民」的稱呼。

● 臺鐵太魯閣號事故後的「歧視」事件。

● 原住民無事時被稱為臺灣的「屬靈的長子」。

● 發生災害時,卻被指責過去「拜祖靈的罪、戰爭殺漢人出草流人血使土地受咒詛」,如今受到詛咒。

● 「當那些日子,人不再說:父親吃了酸葡萄,兒子的牙酸倒了。但各人必因自己的罪死亡;凡吃酸葡萄的,自己的牙必酸倒。 」(耶利米書31:29-30)

問題討論:
1.約瑟的哥哥們對於處理上次購糧的金錢的態度和方式上,你得到什麼啟示?
2.埃及人為何不與希伯來人同桌?又為何約瑟要刻意從自己的桌子分菜過去?
3.在今日處境下,我們常看到哪些「歧視」?我們如何與時俱進的消弭歧視?


講道篇

愛的能力

2021.4.11台北濟南長老教會主日講道篇

創世記43:1-34


在前一章第四十二章裡,我有特別說明,在大饑荒的年代裡,到埃及買糧食的人何其多,賣糧食給「難民」這種事也用不到首相親自督辦。但是就是如此「湊巧」,居然讓約瑟在此出現,又在此看到他的哥哥們。這在人看來是「湊巧」,卻常是上帝奇妙的安排。遇到這樣的處境也在考驗約瑟採取什麼樣的措施。就像約瑟之前遇到女主人的誘惑,也是考驗他採取什麼樣的信仰態度來面對。當約瑟湊巧看到哥哥們時,這個處境對他來說也是一種考驗,他會用什麼樣的信仰態度來面對這二十幾年前意圖殺害他的「親哥哥們」。

約瑟不是聖人,他一開始打算採取司法的行動,因此他說:「我指著王的名發誓(創世記42:15)這是當時的法庭用語,宣判、作證者、陳述者,都必須「指著王的名發誓」。

但是,約瑟將哥哥們關了三天之後,約瑟自己也有了改變,這三天可算是他的思考期。三天後,他不再說:「我指著王的名發誓」,而是說:「我是敬畏上帝的(創世記42:18),也就是他從原本訴求司法的懲罰,轉變成以信仰來修復關係的舉動。

約瑟扣留他的二哥西緬當人質,希望他的兄長下次再到埃及時,要將最小的弟弟便雅憫也帶來給他看,用來證明他們不是偵探。其實約瑟的目的只是想知道便雅憫是否活的好好地,有沒有被哥哥們欺負,如果便雅憫活的好好地,就可以證明出他的兄長已經改變,不再是二十多年前將他賣到埃及做奴隸的兄長。這也就是為何約瑟要設計兄長將便雅憫帶到埃及的重要原因,通過此事漸漸來觀察哥哥們是否有改變。

約瑟其實也關心父親在迦南地還等待哥哥們帶糧食回去。果然,約瑟的哥哥們接受他的條件了,扣留二哥西緬當人質。

哥哥們回到迦南地,向老父親雅各報告這一切的經過時,避重就輕,在老父親雅各的眼裡,認為西緬已經是凶多吉少了。但西緬既然還在埃及當人質,雅各的兒子們早晚還是需要去一趟埃及證明他們不是偵探,才能夠將西緬救出來。

現在就讓我們來看這一章的內容:


一、抉擇(43:1-10)

1 迦南地區的饑荒越來越嚴重。2 雅各一家人吃完了從埃及買回來的糧食;雅各對兒子們說:「你們再去買些糧食回來。」3 猶大對父親說:「那個人嚴厲地警告我們,除非我們帶小弟弟一起去,就不准再去見他。4 你若肯讓小弟弟跟我們一道去,我們就去替你買糧食;5 因為那人說過,除非我們帶小弟弟一起去,就不准再去見他。」6 雅各說:「你們為甚麼這樣為難我呢?何必告訴那人你們還有一個弟弟呢?」7 他們回答:「那人不斷地查問我們和家裏的事:『你們的父親還健在嗎?還有其他的兄弟沒有?』我們不得不回答他;我們怎麼知道他要我們帶小弟弟去呢?」8 猶大對父親說:「把孩子交給我,我們立刻出發,這樣我們一家老少就不至於餓死。9 我親自作保,願負全部責任。我若不把他平平安安地帶回來,交還給你,我願意終生擔受罪責。10 要不是耽延,我們已經來回兩次了。」


第一節開始就告訴我們迦南地的饑荒越來越嚴重,這裡沒有說與上次他們到埃及去買糧的日子是相差了多久的時間,不過這句話說出了約瑟埃及王解夢時所講的:「饑荒嚴重得使人再也記不起從前的豐年。(創世記41:31)大饑荒越來越嚴重,他們第一次從埃及買回來的糧食,應該也用得很快,再不去買糧食,是無法在支撐下去,於是雅各就要求孩子再次去埃及購買糧食。

從第三節猶大出面說話來看,顯然他已經成為眾兄弟之首,他請求老父親讓他們帶便雅憫一起去埃及,這樣埃及首相才會見他們、才會准予買糧食。甚至,猶大向父親說:「把孩子交給我,我們立刻出發,這樣我們一家老少就不至於餓死。我親自作保,願負全部責任。我若不把他平平安安地帶回來,交還給你,我願意終生擔受罪責。要不是耽延,我們已經來回兩次了。(43:8-9)猶大向老父親雅各表示,他必須帶著便雅憫一起去,證明他們不是偵探,在這個條件之下,埃及首相才肯賣糧食給他們。甚至猶大願意親自「作保」,即用自己的性命來保證必定會將便雅憫安全的帶回來。

從第十節來看,我們可以看到雅各其實非常不放心,已經多次阻止其他的孩子將便雅憫帶到埃及。只是這場饑荒越來越嚴重,確實無法再拖延下去了,雅各必須在「一家老少都餓死」和便雅憫之間作一選擇,雅各顯然沒有其他辦法,最後還是同意猶大的請求。


二、交託上帝(43:11-14)

11 他們的父親說:「既然該這麼做,你們就帶些松脂、蜂蜜、香料、沒藥、榧子、杏仁等本地的特產當禮物送給首相。12 你們也要帶雙倍的錢去,因為你們該把上次在袋子裏發現的錢歸還;那可能是弄錯了的。13 你們把弟弟帶走,立刻去見那人。14 願全能的上帝使他憐恤你們,讓便雅憫和另一個兄弟回來。至於我,如果命該喪子就喪子吧!」


在大饑荒的年代裡,為了活下去,常有賣身為奴的情況。確實是形勢比人強,雅各也被逼不得已,只好勉為其難的按照猶大提出的意見去埃及買糧,就是同意便雅憫一起去一趟埃及。既然如此,老父親雅各就吩咐他們帶些本地的特產當禮物送給埃及首相。

現代中文譯本翻譯的「松脂」是不精準的,參考和合本就可以知道,「松脂」所指的是乳香與沒藥,這二種東西都是樹酯,功能、藥效也都類似。「乳香」是劃破乳香樹皮所凝結的樹酯,燃燒乳香用來潔凈空間,有時會摻和其他的植物精油做成藥膏;「沒藥」也是一種樹酯,是取自沒藥樹,用途非常的廣,消炎、殺菌、止痛、防腐。而其他的禮物都是當時中東地區最高級的特產。這也讓我們看到,雅各確實是很富有的人。

第十二節,雅各要孩子們帶「雙倍的錢」去還給埃及首相,他並沒有貪那些放在糧食裡面的錢,這正表明此時的雅各是一位誠實、不貪心的人。這已經跟早期的雅各非常不一樣了,雅各年輕時是一位狡詐、欺騙的人,騙父親、哥哥,但現在他年老了,他改變了,甚至慷慨地要孩子們帶本地的特產前去埃及,且要帶「雙倍的錢」去還給埃及首相。

年輕時的雅各是以「爭奪」出名的,現在年老的雅各,他不但不爭,而是將一切交託給上帝。所以在十四節就說:「願全能的上帝使他憐恤你們」,至於他自己,如果因此喪子,他也願意承受這樣的打擊。換言之,他將一切交給上帝,而自己則做了最壞的打算。

看到雅各的作法,再來反省我們。許多基督徒往往在祈禱中喜歡說:「上帝啊!我們將一切交託給你,願你成全」,祈禱之後好像所有的事都是上帝要做的,而自己一點行動和責任都沒有。若是這樣,我們對信仰的認識就有問題。看看雅各,他先盡自己的責任和行動,做了最壞的打算,再將一切的結果交託給上帝。不論結果如何,他都會感謝上帝,這就是對上帝的信心。


三、誠實面對(43:15-23)

15 於是,他們帶了禮物、雙倍的錢,和便雅憫出發往埃及去。他們到了埃及,去見約瑟。16 約瑟看見便雅憫跟他們同來,就對管家說:「把這些人帶到我家裏;中午他們要跟我一起吃飯。你們宰一頭牲畜,準備筵席。」17 管家遵命把他們帶到約瑟家裏。18 他們因為被領到約瑟家裏,就都很害怕,心裏想:「一定是為了上次我們袋子裏發現的那些錢,我們才被帶到這裏來。他們也許會突然襲擊我們,搶走我們的驢,強迫我們作他的奴隸。」19 因此,他們一到門口,就對管家說:20 「請聽!上次為了買糧食,我們到這裏來過。21 我們回家,在路上過夜時,打開袋子,各人都發現自己的錢如數在袋子裏。現在我們把這些錢帶回來,要歸還給你。22 我們另外帶錢來買糧;我們不曉得上次誰把錢放回我們袋子裏。」23 管家說:「不要焦急,不要害怕,一定是你們的上帝,你們父親的上帝,把那些錢放回你們的袋子裏的;你們的錢我早已收下。」接著他把西緬帶出來交給他們。


在這一段經文裡面,我們看到約瑟的兄弟們對於上次在糧袋內的錢顯然心裡很不安,他們可能擔心被誤會是偷錢、偷糧的人,因為這件事可能導致他們喪命,或淪為奴隸。因此他們被帶到同一個地方時,他們並不喜悅,而是害怕。甚至他們看到西緬被釋放出來之後,也沒有感到十分的高興。

在十八節裡,兄弟們的掛慮被搶、被突擊似乎是多餘的,因為他們完全無法抵抗埃及,反而還需要從埃及獲得糧食。這樣的掛慮,使我們更加了解兄弟們非常地不安。

但是有一件可取的事,就是這些兄弟們向管家誠實地說出整件事情的經過(參考創世記43:20-22),可見得他們已經不像以前狡猾、欺騙。從廿三節管家所說:「不要焦急,不要害怕,一定是你們的上帝,你們父親的上帝,把那些錢放回你們的袋子裏的;你們的錢我早已收下。」這話來看,這個管家顯然是經過約瑟特別的交代,否則他不會如此清楚而作這樣的回答。


四、親情關係(43:24-30)

24 管家領他們到屋子裏,給他們水洗腳,又餵他們的驢。25 他們把禮物準備好,等中午約瑟回來的時候送給他;因為他們得到通知,他們要跟約瑟一起吃飯。26 約瑟回到家裏,他們就把禮物帶進去,呈獻給他,向他跪拜。27 約瑟問他們好,接著又問:「你們向我提起過你們年老的父親,他老人家可好?還健在嗎?」28 他們回答:「你的僕人─我們的父親還健在。」於是又向他跪拜。29 約瑟看見自己的弟弟便雅憫,就說:「這就是你們告訴過我那最小的弟弟嗎?孩子啊,願上帝賜福給你!」30 約瑟一見到自己的弟弟,心裏非常激動,幾乎當眾哭了起來。於是他離開他們,避進自己的房間,哭了一陣。


管家領他們到屋子裡,還給他們用水洗腳,又餵他們的驢,這樣的舉動是歡迎貴賓才會有的。而且又得到首相安排一起吃飯,可見,這一次約瑟款待他的兄弟們非常的熱忱,這種待遇絕對不是成千上萬的一般買客能夠有的待遇。

在廿六、廿八節記載約瑟的兄弟們兩次向約瑟跪拜,正好應驗了約瑟在十七歲時所做的夢。約瑟的夢,經過二十多年才應驗。這讓我們看到,有時上帝的旨意很快,就像法老二個夢很快就應驗;但有時上帝的旨意卻很慢,就像約瑟的夢經過二十多年才應驗。但此時,約瑟心裡不是掛念他少年時的夢,而是掛念老父親是否健在。

第廿九節,約瑟見到親弟弟便雅憫,似乎不認得。因為約瑟被賣的時候,便雅憫當時還很小,因此不太容易認得出。二十多年未曾見面,這樣算起來,便雅憫已經是成人。便雅憫約瑟唯一同父同母的親兄弟,所以約瑟的感受也特別深,因此約瑟一見到便雅憫心裡非常激動,幾乎當眾哭了起來。於是他離開他們,避進自己的房間,哭了一陣。」這也讓我們知道約瑟的心地非常柔和、感情也極豐富。


五、和好的筵席(43:31-34)

31 他洗了臉再出來,抑制自己的感情,命令開飯。32 約瑟自己坐一席,他的兄弟們另坐一席。參加筵席的埃及人另有一席,因為埃及人認為跟希伯來人同桌吃飯是有失尊嚴的事。33 兄弟們面對著約瑟坐席,坐位都按照長幼次序安排。這樣的安排使他們覺得很奇怪,彼此對望。34 菜是從約瑟那一桌分給他們的;便雅憫分到的是別人的五倍。他們跟約瑟一起吃喝,非常快樂。


我們可以感受到約瑟的情感極為豐富,他克制自己激動的情緒,命令開飯。我們也看到約瑟的善良、念舊、不忘本。對他而言,兄弟座位的安排是「按照長幼次序安排」,反映他重視兄弟關係,展現出約瑟對兄弟之愛。

同時,約瑟也尊重埃及的規矩,他是首相自己坐一席,而約瑟的兄弟們又一席,埃及人又另外一席。會分開坐,是因為埃及人認為與希伯來人同桌吃飯有失尊嚴。因為當時的埃及是文明、先進的國家,而希伯來人還過著遊牧的生活,所以埃及人很看輕他們(參考創世記39:646:34)

約瑟是首相,按規矩他自己一桌。雖然埃及人認為跟希伯來人同桌吃飯是有失尊嚴的事,但是約瑟卻用行動在接納他的家人,因為他的兄弟們的菜,都是從約瑟那一桌分過去地。約瑟沒有像埃及人那般看輕這群希伯來人。

另外,我們也看得出約瑟便雅憫有著特殊的感情,因此便雅憫的菜比別人多五倍。在古代給予客人額外多的菜,是在表示主人對該客人格外的鍾愛(參考撒母耳記上9:23-24)

在古代同桌筵席代表著「和好」的關係。詩篇廿三篇說到:「在敵人面前,你為我擺設盛筵(詩篇23:5a),意思是說,上帝使敵對的雙方和好。如今,上帝使雅各的孩子們,彼此進入「和好」的關係中。


今天所讀創世記第四十三章的故事帶給我們什麼信息:


一、愛的力量能化解恨,能建立復和的關係

我們看到約瑟相當有智慧,他一步一步地觀察、了解他的兄長們,是否和從前一樣的欺騙、沒有兄弟情,所以約瑟慢慢地觀察他的哥哥們的一舉一動。哥哥們一見到管家,就表明要歸還上次在糧食袋子裡面的錢。這一點看到他們的誠實。又看到,他們按照所約定的,帶便雅憫埃及證明他們不是偵探。

但更重要的是,約瑟並沒有採取報復的手段對待他的兄長,而是款待兄長如上賓,不僅吩咐人洗他們的腳,餵飽他們的驢,還與他們一起吃飯。約瑟所做的安排,都在說明一件事:他對哥哥們出賣他到埃及一事,心中已經沒有仇恨,反而以愛來接納他們。

如果約瑟要報復,那就太簡單了,他掌握兵權,又掌管糧食的發放。不用出兵攻打,光是不給糧食,他的哥哥們就會餓死。基督教的信仰就是這樣在教導我們,不要報復,反而要以愛來化解仇恨。在馬太福音18:21-35耶穌說了一個比喻:

天國好比以下的故事:有一個君王要跟他的臣僕結帳。他開始算帳的時候,有人把一個欠了他好幾萬塊金幣的臣僕帶到他面前來。因為這個人沒有錢還債,王就下令把他賣了作奴隸,連同他的妻子、兒女,和一切所有的也得賣掉,好償還債務。那僕人在王面前跪下來,哀求說:『請寬容我吧!我一定會把一切債務都還清的。』王動了慈心,免了他的債,並且把他釋放了。「那個僕人出來後,遇見一個一起當差的同伴。這個同伴欠他幾塊錢,他就抓住他,掐住他的喉嚨,說:『把欠我的錢還給我!』他的同伴跪下來,哀求他說:『請寬容我吧,我一定會還清的!』但是他不肯,反而把他下在監獄裏,等他還清欠款。其他的同伴看見這事的經過都很悲憤;他們去見王,把這事的始末向他報告。於是王叫那個僕人來,對他說:『你這個惡奴,只因你向我要求,我免了你所有的債,你不該寬容你的同伴,像我寬容你一樣嗎?』王十分忿怒,把他關進監獄裏受刑,等他還清全部的債。」耶穌說:「如果你們每一個人不肯從心裏饒恕弟兄,我的天父也要這樣對待你們。」

當我們免了人的債,上帝才會免我們的債。當我們與人和諧時,我們與上帝的關係才會和諧。基督徒在生活中必要有這樣的認知才是。

什麼是跟隨基督的人的本分?就是耶穌所說最大的誡命:「『你要全心、全情、全意愛主─你的上帝。』這是第一條最重要的誡命。第二條也一樣重要:『你要愛鄰人,像愛自己一樣。』摩西全部的法律和先知的教訓都是以這兩條誡命為根據的。(馬太福音22:37-40)

愛上帝,最具體的表現就是以上帝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為中心。上帝為中心的人,他會先求上帝的國、上帝的義,為第一優先思考。在路加福音裡,說到愛鄰舍時,耶穌說了好撒馬利亞人的故事,這算是愛鄰舍最經典的比喻。

耶穌透過撒馬利亞人的故事激勵現場的猶太人,耶穌明顯地用這故事說出血統、種族、性別、膚色、國籍都不能當作「愛鄰人,像愛自己一樣」的界線,在耶穌的眼中,愛能跨越種族、性別、族群之間的仇恨,即使是猶太人所鄙視的撒馬利亞人都可以展現出上帝所稱許的愛心,是無差別的愛心。記住,鄰舍不需要有條件,不需要有什麼標準才能成為我們的鄰舍。上帝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大,祂的心胸不像人「雞腸鳥肚」(ke-á tn̂g, chiáu-á tō͘)一般,上帝看重的不是血統、性別、膚色等等,上帝看重我們是否有耶穌基督的無差別的愛心與愛的行動

過去,黑人在美國當奴隸時,在教會中流行一首聖歌《在河邊》(Down by the Riverside),歌詞很有意義,「當愛成為主流,就不會再有貧窮,當愛成為主流,地球就會變成庇護所,當愛成為主流,我們就能把手中的劍和盾放在河邊,不再有戰爭,因為當愛是主流時,我們才能真的把彼此當家人般對待」。確實,愛的力量能化解恨,能建立復和的關係。愛是永遠長存的。


二、越有愛的能力,越能謙卑與接納他人

我們看到埃及人不跟希伯來人同桌吃飯,因為他們看希伯來人較落後,跟他們坐在一起有失身份。其實,希伯來人看其他種族也是一樣,他們認為外邦人就是不潔淨的,而他們才是上帝聖潔的子民。其實種族的優越感也普遍存在各個民族中間。就拿「中國」所代表的意涵來說,所謂的「中」就是將自己視為「世界的中央」,所以過去的漢人稱呼外國就是「蠻夷、番邦」。

臺灣過去也是有很嚴重的歧視,稱原住民為「番仔」,不僅是番還被稱為「青番」;後來改稱為「山胞」。當然這些字眼還是存有歧視,直到原住民教會多年的走街頭爭取,直到1994410日,李登輝總統出席「原住民文化會議」致詞時,首次以國家元首身分使用「原住民」的稱呼,四個月後在81日,經過國民大會修憲後再憲法增修條文終將具有貶義的「山胞」修正為「原住民」。直到今天,原住民可以恢復他們自己原住民的名字。

在基督教的信仰裡,我們應該認識到,每個人在上帝的面前都是同樣貴重的。若是有人鼓吹種族的優越,或是覺得自己高人一等這都是不對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希特勒就是高舉日耳曼民族的意識,將猶太人趕盡殺絕,屠殺六百多萬人。如此的罪惡,絕不是上帝所樂見的。

真正的基督徒更應該了解到自己是卑微的,因為基督徒知道,生命乃是上帝通過耶穌基督的寶血所救贖來的。無論紅黃黑白種的人,或是任何國家的人都是上帝所愛的。

但是,今天「歧視」仍無所不在。四月二日臺鐵太魯閣號事故後,居然有一位所謂的靈恩牧師說,太魯閣號事故的原因是因為原住民「拜祖靈的罪、戰爭殺漢人出草流人血使土地受咒詛」的緣故,看到這樣的文章真的令人詫異。大約在公元二千年時,有些教會流行所謂的「屬靈地圖」這種不是來自聖經教導的觀念被大量引入臺灣,於是原住民無事時被稱為臺灣的「屬靈的長子」,但發生這種災害時,就說原住民因為過去「拜祖靈的罪、戰爭殺漢人出草流人血使土地受咒詛」,如今受到詛咒。

這種將一切災難原因都歸咎給祖先,這讓我想起先知耶利米批判當時的猶大人:「當那些日子,人不再說:父親吃了酸葡萄,兒子的牙酸倒了。但各人必因自己的罪死亡;凡吃酸葡萄的,自己的牙必酸倒。 (耶利米書31:29-30)

我所認識的耶穌基督是「道成肉身」的救贖主,祂成為人即認同所有世人的處境,祂愛世人,不因為人的族群、膚色、性別、文化的差異而有所差別或歧視。

臺灣神學院鄭仰恩教授也針對這件事情分享一篇感想,他提到澳洲聯合教會(Uniting Church in Australia)制定教會《新憲法》的前言這樣說:「當基督教會藉助殖民的過程來到澳洲時,他們進入了一塊由他們在耶穌基督裡所認識的三一上帝所創造且維護的土地…第一民族(The First Peoples)在殖民者還未抵達前就已經與創造主上帝相遇;大靈(the Spirit)也已經在這塊土地上借助法律、慣俗及儀式將上帝顯明給人民。而那最終藉助耶穌基督所啟示的同一個愛與恩典不但維護了第一民族,且讓他們對上帝之道(God’s ways)擁有獨特的見解。」

澳洲聯合教會是由澳洲白人與原住民族(即「第一民族」)共同組成的教會,有鑒於過去的殖民思維和作為,在2009年接納的《新憲法》裡做出新的信仰告白,肯定且確認原住民族的文化是在上帝創造的攝理和聖靈的啟示下的美好傳統。

在今天的經文裡,我們看到埃及人不與希伯來人同桌的歧視,但約瑟卻將自己桌上的菜分享給希伯來人,此時埃及人尚未知道這群希伯來人就是約瑟的家人,而約瑟分菜的舉動可以說已經在突破埃及人的種族優越感與歧視。

作為基督徒的我們,應該了解到自己是卑微的,在上帝的面前所有人都是一樣,因為基督徒知道,生命乃是上帝通過耶穌基督的寶血所救贖來的。希望臺灣不再有種族、族群、性別、膚色、文化等歧視,願上帝幫助我們。


問題討論:

1.約瑟的哥哥們對於處理上次購糧的金錢的態度和方式上,你得到什麼啟示?

2.埃及人為何不與希伯來人同桌?又為何約瑟要刻意從自己的桌子分菜過去?

3.在今日處境下,我們常看到哪些「歧視」?我們如何與時俱進的消弭歧視?




愛的能力 
劉榮主
1、信仰以愛為根基
上帝盼人遵旨意
愛神愛人愛鄰居
和睦相處親兄弟

2、愛之所至金石開
舊我離去新我來
約瑟家族全改變
以愛進入新世代

3、愛的國度無界線
種族歧視宜避免
包容赦免相接納
有愛之處如在天

(黃牧師4/11講道回應詩)

2021年4月4日 星期日

提摩太前書6:11-16基督復活的見證者

基督復活的見證者
2021.4.4
復活節讚美禮拜講道篇

提摩太前書6:11-16

11至於你,你是上帝所重用的人,你要遠避這一切。要追求正義、敬虔、信心、愛心、忍耐,和溫柔。12在信仰的競賽上要盡力奔跑,為自己贏得永恆的生命;就是為了這個目的,你蒙上帝呼召,在許多證人面前公開宣認了那美好的信仰。13其實,基督耶穌在龐修‧彼拉多面前作證時,也同樣做過美好的宣認。在賜生命給萬物的上帝和這位耶穌面前,我吩咐你:14要忠誠,無可指責地遵守所受的命令,直到我們的主耶穌基督顯現的那一天。15上帝要在時機成熟的時候使他顯現;上帝是可受頌讚、獨一無二的全能者,萬王的王,萬主的主。16惟有他是不朽不滅的。他住在人所不能靠近的光裏;沒有人見過他,也沒有人能看見他。願尊貴和永恆的主權都歸於他!阿們。


前天四月二日禮拜五,臺鐵408太魯閣號列車發生臺鐵史上死傷最嚴重的事故,造成五十人罹難、二百多人受傷。我們懇求上帝撫慰罹難者的靈魂、醫治傷者與安慰家屬,懇求聖靈親自用說不出來的歎息替我們祈禱。

我們人真的很軟弱,對於生命的問題更是如此,因此我們渴望賦予生命的上帝使我們這必死的人得著救贖。

復活節在紀念耶穌基督為世人被釘十字架死亡、三天後復活,完成救贖的日子。羅馬帝國時代被釘十字架的人何其的多,絕大數是政治犯、異議份子、革命運動者,甚至是拒絕敬拜羅馬皇帝者,當然也有一般的死刑犯。就連後來被穆斯林視為偉大的神祕主義者哈拉次(Mansur al Halladsch),同樣也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但福音書卻能夠以傳講基督復活的消息,來將有關耶穌的救贖信息延續下去。反觀,不是被釘十字架的人,他們的事蹟就可以延續二千年。因為,只有耶穌被釘十字架,死而復活的大能才可以。耶穌呼召門徒背起自己的十字架來跟隨他,並應許門徒說:「我就是復活,就是生命。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仍然要活著;活著信我的人一定永遠不死。(約翰福音11:25-26) 耶穌復活的盼望與永生的應許,二千年來陪伴、激勵許多在苦難與遭受死亡威脅下的人。被釘十字架的人何其多,卻只有這一位耶穌基督的事蹟流傳至今。

基督教信仰的獨特之處,並非因為它是一種信仰,而是因為它是一條「道路」,你不能靠學習或流利背誦經文來追求這個信仰,你必須「自己」親自去跟隨、去走。去學習耶穌的腳蹤實踐上帝國的價值,愛上帝、愛人如己。

基督宗教傳統將耶穌受難的最後一週稱為「聖週」(Holy Week),在這一週裡默想「耶穌的道路」,最後發展成「苦路」(Via Dolorosa)。透過走「苦路」(Via Dolorosa)來默想「耶穌的道路」,這道路也被稱為「十架之路」。許多世紀以來,默想這條路的意思是,不只讓受難週這一週的耶穌所走過的路從我們身旁經過,而且要讓「耶穌的道路」進入在我們的內心,進入我們的思想中,甚至按照「耶穌的道路(way, 方法)」在生命中加以實際,參與落實上帝國。 

兩千年前的初代基督徒在跟別人談他們的信仰時,會講到「道路」。「道路」是他們的信仰,也是一種特別的方式,用以表明他們賦予這條「道路」一種實際生活的型態。因此,他們說:「只有當你信任一條路,且在這路上創造出你自己的經驗時,才能瞭解我們所經歷過的事。你並不是獨自一個人走在這條路上,有很多人跟你一起走。且有一個人走在你前面,那就是耶穌基督。你有一個目標:歸向上帝,進入上帝的國度裡。」

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要不是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親那裏去。(約翰福音14:6)在此,真理必須被理解為「走上一條路」,一條耶穌的道路。耶穌差遣他的門徒出去,並囑咐他們不要帶食物、錢、鞋子和第二件衣服,也就是說,他們沒有任何以防萬一的安全措施。他們要出去傳的真理也不是能夠用白紙黑字寫下來,帶在身邊保護他們的。要走這樣的一條路只能留心地走,或許得要放慢腳步,不過一定要警醒,而且就要像耶穌自己一樣,耶穌用他「緩慢」的方式走,卻仍遠遠超過我們當中那些想「快速」獲得成功與成就的人。

使徒保羅寫信給提摩太,提醒他必須謹記他自己的角色是「上帝所重用的人」,並勸勉提摩太要走在「耶穌的道路」上。

使徒保羅曾要求提摩太:「別讓人小看你年輕。無論在言語、行為、愛心、信心,和純潔各方面,都要作信徒的榜樣。(提摩太前書4:12)現在使徒保羅則是提醒他必須遠離避開「貪財」的事,同時也要積極追求「正義、敬虔、信心、愛心、忍耐,和溫柔」等這六件事。在使徒保羅看來,這些都是作為一個上帝忠心的僕人必須認真學習的功課,是一位走「耶穌的道路」的基督徒應該要有的靈性生命。

一位靈性生命成熟的人,他會以上帝為中心去追求,並在他的生命裡見證基督復活的大能就在他的生命裡頭。使徒保羅在此提到六項靈性生命的成熟展現:


一、靈性生命成熟,第一個特徵是「正義」

「正義」一詞有時也翻譯為「公義」。往往要實踐「正義」是需要付上代價的,第十一節「追求」希臘文“διώκω”(diókó),常被翻譯為「受迫害」。“διώκω”這個字也出現在「八福」的第八福中,耶穌說:「為了實行上帝的旨意而受迫害的人多麼有福啊;他們是天國的子民! (馬太福音5:10,現代中文譯本),在台語漢字本的翻譯:「為著義曾受窘逐的人有福氣!因為天國是𪜶的。」這二個翻譯版本對照之後,我們就更清楚知道「義」,也可以指「上帝的旨意」。為了實踐上帝的旨意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這是需要「追求」、「受迫害」的。耶穌在傳講上帝國的信息,在教導上帝國的價值時,就與宗教領袖、法利賽派的人衝突,甚至也與羅馬帝國發生衝突。最後,被陷害而釘死在十字架上。


二、靈性生命成熟,第二個特徵是「敬虔」

「敬虔」(εὐσέβεια, eusebeia)意思是「神性的內心反應」(godly heart-response)。上帝造人時,是用上帝的形象造人,但是人犯罪之後,往往內心裡面有善、惡拉扯。使徒保羅就這樣自我反省說:「我也知道,在我裏頭,就是我肉體之中,沒有良善。因為,立志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來由不得我。故此,我所願意的善,我反不做;我所不願意的惡,我倒去做。(羅馬書7:18-19)

人的內心在善與惡,神性與魔性之間拉扯、爭戰,往往在我們需要抉擇的時刻,平時的「敬虔」、「神性的內心反應」,此時就會發動,幫助我們勝過邪惡或魔性的力量,就像使徒保羅所見證的「感謝上帝,靠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就能脫離了。(羅馬書7:25)


三、靈性生命成熟,第三、四個特徵是「信心」與「愛心」

信心和愛心,這兩項可說不能分開。因為沒有信心,愛心不會持久;同樣的,沒有愛心的信心,那樣的信心最容易陷入自我中心與貪婪之中,甚至對人缺乏憐憫的愛。


四、靈性生命成熟,第五、六個特徵是「忍耐」與「溫柔」

忍耐和溫柔,這是基督徒面對苦難時必須有的要件,只有這樣才能使自己承受各種壓力、迫害,在苦難來臨時也能不懼怕。

這六項靈性特質是基督復活的見證者,必須培養的,甚至是要盡力奔跑追求的。第十二節說:「在信仰的競賽上要盡力奔跑,為自己贏得永恆的生命;就是為了這個目的,你蒙上帝呼召,在許多證人面前公開宣認了那美好的信仰。(提摩太前書6:12)這一節是提摩太前書重要的金句,可以將這一節對應腓立比書第三章十二至十四節:

這不是說我已經成功,或已經完全了。我繼續奔跑,只求贏得那獎賞;其實,為要使我達到這目標,基督耶穌已經先贏得了我。弟兄姊妹們,我並不認為我已經贏得了這獎賞;我只專心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全力追求前面的事。我向著目標直奔,為要得到獎賞;這獎賞就是屬天的新生命,是上帝藉著基督耶穌呼召我去領受的。

使徒保羅在這二處都是以競技場上賽跑作為譬喻,一位跟隨耶穌基督的人,生命是有目標的,有目標才不會迷失正確的方向。人生不在於速度,而在於方向。

我以前強調過「方向比速度重要」。在講求速度、效率的時代裡,如果沒有確定「方向」,可能我們都會成為瞎子領瞎子「瞎忙一場」。教會的方向是什麼?簡要來說,基督是教會的頭,教會的方向就是以「基督」作為我們的方向,新的誡命「愛上帝、愛人如己」作為耶穌門徒最重要的誡命,是律法與先知信息的總綱,或是詮釋的基礎。通過聖經上帝的話,來確認我們的目標或方向,通過聖靈來帶領我們。

說到「方向比速度重要」,古書《戰國策》(Intrigues of the Warring States)記載成語「南轅北轍」的典故,魏國大臣季梁對魏王說:「我剛才來的時候看見一個人駕車往北方走,他說他要去楚國。我說:「楚國在南方,你為什麼要往北走?」他說:「我的馬好。」我對他說:「馬雖好,可是這不是去楚國的路啊!」他又說:「我的路費多。」我再告訴他:「你路費多,但是這仍不是去楚國的路啊!」他又說:「我駕車技術好。」季梁最後對魏王說:「其實方向錯了,這幾個條件愈好,就只會距離楚國愈來愈遠啊!」

確實,「馬好、錢多、技術好,都不如方向對」,人生也是一樣,如果我們「方向錯了」,人再怎麼聰明伶俐、有錢、有才華、有技術,但都可能使我們的距離真理與成功,「愈來愈遠」。

比《戰國策》更古老的希伯來聖經《箴言》就提醒我們說:「沒有異象,民就放肆;惟遵守律法的,便為有福。(箴言29:18)資源再怎麼多,技術再怎麼好,若沒有異象(vision)、沒有方向或目標,就會造成紛亂與偏差,就會像箴言所說的「放肆」。就像建築巴別塔的人,他們有一致的理想、統一的語言、合一的心志,也產生極大的團體動力,但是方向錯了,速度再快也沒有用。

使徒保羅鼓勵他最得意的門徒提摩太,必須要「盡力奔跑」,意思就是要他全力以赴,使自己能成為奪得錦標者,這個錦標就是永恆的生命。請注意在這裏,使徒保羅明確地告訴提摩太,他受呼召主要的目的,就是要為永恆的生命作見證。換句話說,一個傳道者必須很清楚自己就是在帶領大家朝向「永恆的生命」之目標前進,這樣才能帶領跟隨他的人。

第十三至十四節,這兩節可以參考約翰福音第十八章卅三至卅七節的經文,該段經文提到羅馬總督彼拉多審問耶穌基督是否就是猶太人的王?耶穌基督並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告訴彼拉多說:「我的國度不屬於這世界!」然後他又告訴彼拉多說:「我的使命是為真理作證,我為此而生,也為此來到世上。」沒錯,耶穌基督的國度不屬於這個世界,因為他就是從天上降臨到世上的救主,並要將通往真理與生命的道路指示我們。

但是我們知道,早期教會的基督徒要公開這樣的宣認,是有生命危險的,因為當時羅馬皇帝正在推動「皇民化」,下令要求帝國的人民都要將皇帝當成神明來敬拜。如果有人不承認皇帝是神,不向羅馬皇帝敬拜,是會被逮捕入監牢,或是丟入競技場內與猛獸搏鬥,當成羅馬人民的娛樂活動。耶穌基督的宣認,就為他帶來了釘十字架的判決。使徒保羅提摩太教導信徒,就是需要在信仰上忠實,在積極追求「正義、敬虔、信心、愛心、忍耐,和溫柔」下,甚至遭遇迫害(“διώκω”, diókó, 追求),也不畏懼的見證基督的復活與救贖恩典。

第十五節,使徒保羅自己告白他所信仰的上帝是「上帝是可受頌讚、獨一無二的全能者,萬王的王,萬主的主」,在羅馬帝國皇民化下,保羅的信仰告白也是需要冒著生命危險的。保羅要告訴提摩太,告訴教會,羅馬人所敬奉的神明或皇帝,都是假的。同樣的,也在提醒我們,在今日獨裁政權造神運動下,無論是中國的「習皇帝」、北韓的「金皇帝」,他們不過是人。因為上帝是「獨一無二的全能者」,只有一位,沒有任何一個神明或是統治者可以跟這位全能的上帝並列比擬。因此,只有這位獨一無二的全能上帝,是應該被歌頌、讚美的。使徒保羅在這裏用「萬王的王,萬主的主」,這句話很清楚說出創造的上帝,是高高勝過所有君王的上帝。

最後,在第十六節「惟有他是不朽不滅的。他住在人所不能靠近的光裏;沒有人見過他,也沒有人能看見他。願尊貴和永恆的主權都歸於他!阿們。(提摩太前書6:16),使徒保羅見證說,這位降生為人的耶穌基督是「不朽不滅的」,因為他已經復活,他是永恆的真光。

福音書的紀錄者說:「照他所說的,已經復活了。(馬太福音28:6)

今天聖歌隊帶我們以《見證人》為主題的復活節清唱曲帶我們來敬拜上帝。帶領我們進入了主耶穌「受難故事」的中心,讓我們重新思考耶穌基督於十字架受難前,在世上最後幾天之情景。再次看見那時的第一手見證人之不同的反應,包括篤信祂的門徒、憤怒忌妒的宗教領袖、疑心重重的羅馬政權。我們似乎被提醒,甚至被挑戰,在基督徒生活中,要成為信實的見證人,見證主耶穌的生涯、神蹟,並傳揚祂的大愛。

被釘十字架的人何其多,卻只有這一位耶穌基督的事蹟流傳至今。這正是二千年來,耶穌基督的見證者,不斷以上帝為中心去追求,去見證基督復活的大能就在他的生命裡頭。對基督徒來說,復活節的目的是完成靈性上的轉變,與基督出死入生,在靈性生命上不斷追求「正義、敬虔、信心、愛心、忍耐,和溫柔」這六項靈性生命的展現。

在復活節裡,聖經的教導再次呼召我們一起走「耶穌的道路」,傾聽耶穌的話語,讓耶穌的教導進入在我們的內心,進入我們的思想中。「方向比速度重要」,因此,我們要向著標竿,按著「耶穌的道路(way, 方法)」參與上帝國的建造,繼續為復活的基督做見證。 願上帝幫助我們。


問題討論:

1.「追求」與「受迫害」是同字。我們如何重新理解追求「正義、敬虔、信心、愛心、忍耐,和溫柔」的信息?

2.被釘十字架的人何其多,為何只有耶穌的信息被廣傳與信仰?

3.邁向上帝國的道路上,你認為耶穌給你最清楚的道路(way, 方法)是什麼?






2021-04-04 台北濟南基督長老教會復活節讚美禮拜完整版
指揮:黃菁菁老師 / 影片製作

⭕聖歌隊讚美曲目《見證人》
指揮黃菁菁老師製作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qMU8gOJgXOUfINZR8hmMZvaK3bzMthlg

⭕濟南教會2021年復活節讚美禮拜
一、牧師講道回應詩
二、聖歌隊及樂團頌讚感言

一、講道回應詩
基督復活的見證者
1、歷代基督見證人
真實傳達上主恩
基督復活的見證
我願傳承盡本分

2、復活信仰在於行
目標正確路光明
為義為愛憑信心
戰勝邪惡靠聖靈

3、復活恩典應廣傳
引人歸主救千萬
人人委身見證者
福音愈傳路愈寬

(黃牧師4/4復活節講道回應詩)

二、頌讚感言
2021年復活節,濟南教會聯合詩班及樂團,在黃菁菁老師的指揮帶領下,以美妙歡慶的頌讚,唱出上帝奇妙的恩典,基督受難的苦情,以及復活得勝的喜樂,用詩歌傳揚基督復活的信息,成為堅定不移的信仰,洋溢人間,永不止息。
1、今年獻唱的歌曲,係以作 曲家Lloyd Larson所作的“見證人”(Witness)為主,從不同時代的見證人,來描述耶穌受難前及復活後的實況。在菁菁老師的指揮棒啟動後,開始一連串見證人的真實故事,詩班以歌聲帶領會眾,進入與基督同受難、同復活的心靈交會境界,生動感受復活節的深層意義,享受上帝的恩典滿溢。
2、跟隨見證人的腳步,從先知的預言“祂要與我們同在”起,續由群眾的歡呼和散那,宗教領袖及群眾高喊釘祂十字架,百夫長口吐真言說“這真是上帝的兒子”,信徒門徒親眼看見主復活的興奮喜悅,到最後,呼籲我們因信蒙恩的人,要作為基督復活的見證人,繼續承擔福音傳揚的責任。
3、隨著不同見證人的出現,讚美的歌聲亦有不同的意境與呈現,在菁菁老師的指揮下,強弱清晰,剛柔並濟,爆發收斂得宜。有時如行雲流水,細雨輕煙,顯示基督道成肉身的謙卑低微,及在痛苦受難時的忍耐等候;有時如萬馬奔騰,壯闊如山,彰顯復活得勝的力量及天地掌權的榮耀。
整體而言,詩班及樂團唱奏和諧,配合得宜,恰到好處,使“見證人”的精髓--彰顯永活基督的大能,真實細膩表達無遺,帶領會眾的心靈“進入到隱密的深處,上騰至盼望的雲端”。
4、值得一提的,就是詩班及樂團的成員,都有樂意服事的意願,心靈火熱,意志昂揚,樂於奉獻付出,服膺指揮,殷勤練習,且新血注入不斷,使詩班及樂團的陣容堅強,成為教會聖樂事奉的精兵,源源不斷的發展力量,求神繼續帶領。
5、 更重要的,就是要感謝上帝,賜給我們有這麼卓越盡職的指揮菁菁老師,不僅聖樂造詣深厚,且不斷研究上進,謙卑服事。詩班及樂團在她的帶領鼓勵下,老青歸心,目標凝聚,人人願意積極參與,此將支持濟南教會的聖樂服事歷久彌新,永續發旺,願神祝福。
願詩班及樂團的頌讚,成為馨香之祭,獻給復活的基督,一切榮耀歸給至高的上帝。
劉榮主 敬筆 20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