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4日 星期日

馬太福音2:1-18誰使平安夜裡不平安?

誰使平安夜裡不平安?
2017.12.24 濟南教會
與神密契~平安夜燭光禮拜講道篇

馬太福音2:1-18
1 希律作王的時候,耶穌誕生在猶太伯利恆。有幾個星象家從東方來到耶路撒冷2 他們問:「那出生要作猶太人的王的在哪裏?我們在東方看見了他的星,特地來朝拜他。」3 希律王聽了這話,著急不安;整個耶路撒冷的人也同樣不安。4 希律就召集了所有的祭司長和民間的經學教師,問他們:「基督該誕生在甚麼地方?」5 他們回答:「在猶太伯利恆,因為先知曾這樣寫著:
6 猶大地區的伯利恆啊, 
你在猶大諸城邑中並不是最小的; 
因為有一位領袖要從你那裏出來, 
他要牧養我的子民以色列。」 
7 於是,希律暗地裏召見從東方來的星象家,向他們查問那顆星出現的準確日子,8 然後吩咐他們前往伯利恆,說:「你們去,仔細尋找那小孩子,找著了就來向我報告,我也好去拜他。」9 聽了這話,他們就走了。這時候,他們在東方看見的那顆星又出現,並且在前頭引導他們,一直來到小孩子出生地方的上面才停住。10 他們看見那顆星,真是歡欣快樂。11 他們進了屋子,看見小孩子和他的母親馬利亞,就俯伏朝拜這孩子,然後打開寶盒,拿出黃金、乳香、沒藥等禮物獻給他。12 在夢中,上帝指示他們不要回去見希律,於是他們從另一條路回自己的家鄉去。 13 他們走了以後,主的天使在約瑟的夢中顯現,說:「起來!帶著小孩子和他的母親逃往埃及,住在那裏,直到我吩咐你離開;因為希律要搜索這孩子,要殺害他。」14 於是,約瑟動身,連夜帶著孩子和他的母親逃往埃及15 住在那裏,直到希律死了。這事是要應驗主藉著先知說的話:「我從埃及把我的兒子召出來。」 16 希律發現自己受了星象家的愚弄,非常惱怒,就按照他向星象家打聽到那顆星出現的時期,派人把伯利恆和附近地區兩歲以內的男孩子都殺掉。17 這事應驗了先知耶利米所說: 
18拉瑪聽見了 
號咷大哭的聲音。 
蕾潔為著孩子們哀哭, 
不肯接受安慰, 
因為他們都死了。

聖誕是奧秘,非但道成肉身本身是個奧秘,而且,道成肉身的過程也是個奧秘,在聖經中所記這奧秘的顯現,是上帝的使者宣告聖誕的對象——上大夜班的牧羊人(參考路加福音2:8-16)。當時的牧羊人幾乎都是被雇用的勞工,他們都是過勞的一群人,是社會底層的人,福音的好消息是先傳給他們的。但是,耶穌降生的消息,卻是對殘暴的統治者隱藏,大希律王因救過羅馬皇帝凱撒一命,而得以統治猶太行省(參考馬太福音2:1-16)
低層、被殖民的以色列人中,牧羊人是更底層的勞工,應該是更勞苦的長工,他們沒有一例一休,在夜晚的曠野裡,飽受寒風的吹襲,但上帝的恩典給了他們,給了一群卑微的牧羊人,使他們得以親眼見證耶穌降生,反而得到世間皇帝授予大權的殖民地總督大希律王卻是無此福份,如耶穌所說:「那些居後的,將要在先,在先的,將要居後。」(馬太福音20:16)
約翰福音告訴我們,耶穌基督、照亮世人的真光,藉由上帝降生成為人的神蹟。但是他卻是出生在馬槽,耶穌一出身就成為「無家可歸者」。他不僅成為無家可歸者,他出生沒多久就成為「難民」,舉家逃難到埃及,去躲避希律王的政治迫害。而最早為耶穌基督受害的殉道者是誰?是那群在伯利恆二歲以下的男嬰,他們成為最早的殉道者,而耶穌成為「大屠殺的倖存者」。耶穌在世上傳道期間,甚至連可以枕頭睡覺的地方都沒有,以中國的新名詞,他就是「低端人口」。
Massacre of the Innocents (Peter Paul Rubens)
對無辜者的屠殺(盧本斯)
殖民統治者大希律王,他以殘暴統治聞名。他雖然沒能參與到耶穌的聖誕,卻用自己的方式將名字留在故事中,就是在「諸聖嬰被殺日」(Massacre of the Innocents)這天,因為找不到耶穌,便殺了伯利恆內外所有兩歲以下的男嬰,只是為了將統治權緊緊抓在手中,傳給他的後人,延續家族的統治。
教會把這些嬰兒視作殉道者,因為他們是為了耶穌的緣故而遭殺害的。教會在聖誕節後紀念嬰孩被殺日,就是以諸聖嬰孩的犧牲去代表無辜犧牲者的見證。這件屠殺的事件,在亞洲教會沒有被紀念,倒是英國教會、德國教會和羅馬天主教在1228日紀念,東正教則在1229日紀念。耶穌成為大屠殺的倖存者。
今天,我們之所以能知道這件事伯利恆大屠殺,是因為一直有人努力記住,不讓統治者塗抹歷史的記憶,不單記住伯利恆曾有許多二歲以下的嬰孩成為殉道者,也紀念這位大屠殺的倖存者——耶穌。
不讓邪惡的統治者塗抹歷史的記憶,所以基督信仰存在至今。而我們所記住的,未必總是像刻板印象中的聖誕那樣平安喜樂。孩子們死了,我們還能說什麼?如今我們紀念聖誕,我們記得的是救主降生;但是對伯利恆內外在大屠殺底下失去孩子的雙親而言呢?不要忘記聖經中哭泣的聲音:「拉瑪聽見了號咷大哭的聲音。蕾潔為著孩子們哀哭,不肯接受安慰,因為他們都死了。(馬太福音2:18)
今年是二二八事件的七十週年,二月二十八日時,我們曾在這裡(濟南教會禮拜堂),邀請天主教洪山川總主教一起舉行「二二八和好禮拜」,為了重新反省這片土地上曾經發生的屠殺事件,以及後來的白色恐怖有更多人被失蹤,這是我們需要面對的歷史反省。在獨裁統治下,德國有納粹大屠殺,中國有文化大革命的屠殺,有六四的屠殺,最近英國解密的檔案提到六四大約死了一萬多人,跟美國解密的文件,死亡人數相當。如果邪惡統治者塗抹歷史的記憶,我們就會成為失憶、不懂得反省的人。
我們不能只想擁有聖誕的快樂,卻失去歷史的記憶,一群殉道的嬰孩,一群被大屠殺的倖存父母,一群永遠失去親人的人,我們要記住「為著孩子們哀哭,不肯接受安慰」的蕾潔
誰使平安夜裡不平安?

獨裁統治者的歷史,是化妝過的、是美化的歷史。馬太福音的作者大膽將這段抨擊邪惡獨裁統治的大屠殺歷史記載下來,成為我們反省的借鏡。為何,我們不要有美化的歷史,不要有獨裁者的歷史,是為了避免我們重蹈覆轍,是為了不要讓歷史上許多的母親像蕾潔一樣的哭泣,是為了不要再有六四天安門的母親的哭泣,是為了不要再有二二八、白色恐怖受難者母親及親人的哭泣。在平安夜裡,願上帝眷顧我們對和平的祈禱。







約翰福音1:1-5, 9-12參與主降生的神蹟

參與主降生的神蹟 (2017.12.24待降節第四主日講道篇)
約翰福音1:1-5, 9-12
1 宇宙被造以前,道已經存在。道與上帝同在;道是上帝。2 在太初,道就與上帝同在。3 上帝藉著他創造萬有;在整個創造中,沒有一樣不是藉著他造的。4 道就是生命的根源,這生命把光賜給人類。5 光照射黑暗,黑暗從沒有勝過光。
9 那光是真光,來到世上照亮全人類。10 道在世上,上帝藉著他創造世界,而世人竟不認識他。11 他來到自己的地方,自己的人卻不接受他。12 然而,凡接受他的,就是信他的人,他就賜給他們特權作上帝的兒女

今天聖歌隊及管弦樂團帶領我們一同來敬拜、慶祝,吟唱Joseph M. Martin所創作的聖誕清唱曲《神蹟的邀約》,他在每一段朗誦之中,都使用英文”Celebrate”一字,此字涵蓋許多意義,也就是「慶祝、讚美、頌揚、宣告以及思考上帝賜給我們的神蹟奇事——主耶穌基督,世人的救主之誕生。」在台語歌詞上,每一段朗讀都以「這是神蹟及奧秘之節期」,表明主耶穌基督降生是上帝向我們顯現最大的神蹟。

一、受造界彰顯出上帝的神蹟 (約翰福音1:1-3)
「神蹟」從字面上來了解就是「神的作為」,上帝的哪些作為?新約希臘文σημεῖον(sémeion)在中文上常翻譯為「記號」(a sign)、「神蹟」(miracle)、「指示」(indication)。讓人感受、經驗上帝的記號、作為、指示。
145年前,馬偕牧師來到淡水,呼召人來信耶穌,他啟蒙學生,讓他們認識到他們過去未曾認識的世界。馬偕牧師讓學生看到他們生平未見過的「地球儀」,他透過顯微鏡讓學生看到肉眼看不到的生命,這對一百四十幾年前的台灣人來說是開了眼界,這對他們而言就是一種認識上帝作為的「記號」,認識「神蹟」。對歷經理性啟蒙的現在,我們可能會認為這是很平常的事。但不要忘了,神蹟就是那麼平凡的在我們中間。
馬偕牧師在他的日記中提到他第一個學生叫作嚴清華。馬偕牧師為了幫助他的學生嚴清華,能夠在靈性上有所突破,他帶他從淡水過河到對岸的觀音山,爬上觀音山,為了讓他能從觀音山頂,俯看大自然的美景,使靈性上有所突破。
在當時,要爬到觀音山頂是非常困難的,他們一早來到山下,很多地方是沒有路的,他們必須砍掉草木開闢小路,他們的身上充滿汗水,甚至被草割傷流血。馬偕牧師在日記裡提到,嚴清華一時不能夠明白,為什麼老師這麼早帶他到山上。經過一番努力,終於他們爬到山頂,馬偕牧師就與嚴清華同唱詩篇一百篇,還唱聖詩《我認救主無驚見誚》。馬偕牧師請學生閉上眼睛聆聽上帝所造自然的聲音,他問學生聽到什麼?「聽到風聲、聽到竹林搖曳的聲音、聽到鳥叫聲、聽到蟲鳴聲...」在山上,詩篇、聖詩及創造的聲音,瞬間啟蒙、感動了嚴清華,他彷彿看到聖靈開啟他的心,讓他那一天從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偉大的上帝,上帝的奇妙,他開始能看到、能聽見,在上帝創造自然界的信息。
約翰福音一章三節說:「上帝藉著他創造萬有;在整個創造中,沒有一樣不是藉著他造的。」我們生活在上帝創造中、同在中,神蹟的記號、指示就在上帝的創造中。你是否用心去體會、去認識上帝創造的神蹟、作為呢?

二、用心體會日常中的神蹟 (約翰福音1:4-5)
先知以賽亞傳遞上帝的信息時,告訴以色列百姓說:「上主說:我的意念不是你們的意念;我的道路不是你們的道路。正如天高過地,我的道路高過你們的道路;我的意念高過你們的意念。(以賽亞書55:8-9)
我想接下的一段話,上帝一定講祂的大能,是人類完全沒有想到,或是講祂的作為,是人類完全無法明白的。結果不是,而是說:「我的話像雪和雨從天降下,不再返回,卻滋潤了大地,使五榖生長,讓撒種的有種子,讓吃的人有食糧。(以賽亞書55:10)
下雪、降雨是很平常的事。發芽、結實是很熟悉的現象。撒種、收糧是田地耕作的日常,這種平凡、明明可知之事,算什麼神蹟?但先知以賽亞說,這就是上帝的意念高過我們的意念。人往往在平凡當中,反倒忽略日常中習以為常的「神蹟」。
所有宗教都有神秘的部分、超自然靈異的部分,越講求深奧難解、越追求神祕經驗的異能,越想塑造出「上人」、「上師」。但是,上帝不來這一套,上帝完全顛覆世人的宗教觀。上帝眷顧每一個人,耶穌用生活中的事物傳講上帝國的奧秘,講底層人民都能懂的;上帝的任何作為,在普通的日常中都是神蹟、都是上帝的作為。
對於求神蹟者,馬太福音有一段記載:
當時,有幾個經學教師和法利賽人來對耶穌說:「老師,我們希望你顯個神蹟給我們看。」耶穌說:這時代的人多麼邪惡、多麼不忠!你們竟要求我顯神蹟!不,除了先知約拿的神蹟,再也沒有別的神蹟給你們看了。」(馬太福音12:39-39)
需要用神蹟去支持的宗教,都有問題。以追求神蹟的目的來跟隨上帝,遲早會失望。崇拜神蹟奇事,一定會走偏差。有人追求發光顯身、分身,有人求五顆鑽石,有人喜愛感恩師父、讚嘆師父。但是,耶穌怎麼說?他說:「在審判的日子,尼尼微人要站起來控告你們這一代的人,因為他們聽見約拿的宣道就棄邪歸正了。(馬太福音12:41)耶穌譴責求神蹟的經學教師、法利賽人,並清楚表達「棄邪歸正」謙卑、悔改就是神蹟。想想,如果北韓金正恩,棄邪歸正,放棄獨裁、放棄核武,這就會是神蹟。如果美國川普能夠像耶穌一樣包容少數族群,這就會是神蹟。如果中國習近平能夠照顧、改善低端人口的生活,這就會是神蹟。
神蹟的目的,是在於彰顯出上帝的旨意。正如,約翰福音第一章四至五節所說:「4 道就是生命的根源,這生命把光賜給人類。5 光照射黑暗,黑暗從沒有勝過光。」人性的黑暗、世界的罪惡被除掉,對我們來說就是神蹟。當我們參與除去罪惡的工作,當我們參與光照入黑暗的工作時,我們就是參與上帝的工作,就是在顯出神蹟。

三、神蹟不在物質,乃在於基督的同在 (約翰福音1:9)
在受造界、在日常中,有太多的神蹟都在述說上帝的作為。但是,受造物本身不是神,而是在彰顯上帝的大能。神蹟不在物質,乃在彰顯上帝,彰顯基督的福音。
Jesus was a refugee
約翰福音告訴我們,耶穌基督、照亮世人的真光,藉由上帝降生成為人的神蹟。但是他卻是出生在馬槽,耶穌一出身就成為「無家可歸者」。他不僅成為無家可歸者,他出生沒多久就成為「難民」,舉家逃難到埃及,去躲避希律王的政治迫害。而最早為耶穌基督受害的殉道者是誰?是那群在伯利恆及附近二歲以下的男嬰,他們成為最早的殉道者,今天晚上七時「與神密契~平安夜燭光禮拜」,我們要一起來思想殉道的諸聖嬰(Massacre of the Innocents),而耶穌成為「大屠殺的倖存者」。耶穌在世上傳道期間,甚至連可以枕頭睡覺的地方都沒有,以中國的新名詞,他就是「低端人口」。
耶穌是「無家可歸者」、「難民」、「大屠殺的倖存者」也是「低端人口」。耶穌身上的這些名字,正代表他與同樣遭遇的人同在。耶穌的同在,是為了讓信他的人得以經歷從上帝來的能力。神蹟不在物質,乃在於基督的同在。正如約翰福音第一章九節:「9 那光是真光,來到世上照亮全人類。」有光的同在,人生就有了新的亮光、新的看見。

四、神蹟是作上帝的兒女(約翰福音1:10-12)
10 道在世上,上帝藉著他創造世界,而世人竟不認識他。11 他來到自己的地方,自己的人卻不接受他。12 然而,凡接受他的,就是信他的人,他就賜給他們特權作上帝的兒女。
第十二節「接受」或「接待」上帝的方法就是相信,信甚麼?「信他名」(和合本),「名」代表整個生命。基督教信仰最中心的議題——接受且相信耶穌就是生命的救主者,會得到上帝賞賜特別的恩典,成為祂的兒女。這樣的兒女身份有個很特別之處,就是和上帝之間的關係,不是因為血緣,而是因為上帝揀選的愛。就像耶穌基督就曾對跟隨他的人說:「凡實行上帝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兄弟、姊妹,和母親。(馬可福音3:35)

結論:在聖誕節期中,我們來想想如何參與主降生的神蹟?
前面我們知道從上帝的創造就是我們可以經歷的神蹟,日常中看似平凡的神蹟,正如使徒保羅所說:
上帝那看不見的特性,就是他永恆的大能和神性,其實從創世以來都看得見,是由他所造的萬物來辨認出來的。所以人沒有甚麼藉口。(羅馬書1:20)
若要說,我們可以參與上帝的作為、參與上帝的神蹟,我想,就是成為耶穌謙卑的樣式,耶穌是「無家可歸者」、「難民」、「大屠殺的倖存者」也是「低端人口」,耶穌也呼召我們學習他的樣式,做在最微小弟兄的身上,就是做在耶穌的身上。
我看過一則感動的小故事,是許多人一同參與的神蹟:
某家公司有一個傳統,每年聖誕節夜都會舉辦晚會,並舉行抽獎。抽獎的規矩是這樣的,每個員工都繳交十元美金做為「抽獎基金」,全公司共有三百人,換句話說,這個基金就募集到三千美金,而被抽中的幸運兒只有一位,可以將錢全部抱回家。
抽獎當日,辦公室洋溢著熱鬧的氣氛,每個人紛紛在紙條上寫下自己的名字,投進抽獎箱中。但是,一個年輕男子下筆時卻猶豫了。因為他想到公司的清潔阿姨體弱多病的兒子最近要開刀,但她卻沒有錢支付手術費用,讓她非常煩惱。於是,儘管知道抽中的機會渺茫,只有三百分之一的機會,但男子還是在紙條上,寫下了那名清潔工的名字。
緊張的時刻來臨了,到了「壓軸大抽獎」,老闆在抽獎箱中翻攪了一番後,抽出一張紙條,而男子也在心中不斷地禱告:「希望清潔阿姨可以得獎……」,接著,老闆慎重宣布得獎人的名字,奇蹟發生了!中獎的就是那位清潔工!
辦公室爆出歡呼聲,清潔阿姨連忙上台領獎,幾乎喜極而泣的她,感動地說:「我真是幸運!有了這一筆錢,我兒子就有希望了!」
晚會開始後,男子一面想著這個——聖誕奇蹟,一面踱步到抽獎箱旁,他順手摸出一張紙條,不經意地打開一看,上面寫的,竟然也是清潔阿姨的名字!男子非常吃驚,接連又抽出好幾張紙條,上面的字跡雖然不一樣,但寫的名字全都相同,一一都是那清潔阿姨的名字!男子紅了眼眶,他赫然明白,世界上真的有聖誕節的奇蹟,只不過,這個奇蹟不是從天上掉下來,奇蹟是發生在充滿愛的地方。
我也期待,神蹟也能夠發生在「無家可歸者」、「難民」、「大屠殺的倖存者」及「低端人口」的身上,回應耶穌對我們的呼召,做在最微小弟兄的身上,就是做在耶穌的身上。

問題討論:
1.耶穌基督降生對人類世界帶來什麼改變?
2.你認為奇蹟的目的是什麼?
3.我們如何分享基督的愛,參與聖誕的奇蹟?













2017年12月15日 星期五

阿摩司書7:1-17宗教與政治的崩毀

宗教與政治的崩毀 (2017.12.17主日講道大綱)
黃春生牧師
阿摩司書7:1-17
當時的人都陶醉在繁榮與富裕當中,而沒有留意到,失去敬虔與愛的社會,其實離毀滅的危機不遠。
公義的積極作為:要替受欺壓的人申冤,這才是公義的真實意義。
上帝更通過先知呼籲全面的悔改,否則上帝的審判將至。

一、蝗蟲的景象(7:1-3)
先知經歷上帝的經驗,不外乎「看見」、「聽見」。
先知米該雅說:「我看見上主坐在天上的寶座上,左右站著他所有的天使(列王紀上22:19)
先知以賽亞說:「我見到了主;他高高地坐在寶座上,他的長袍覆蓋了整個聖殿。(以賽亞書6:1)
能改變上帝發怒、審判的唯一方法,就是悔改,尋求上帝的赦免。

二、火燒的景象(7:4-6)
審判不是上帝的目的,悔改才是上帝所喜悅接納的。 

三、鉛垂線的景象(7:7-9)
上帝就像工頭檢查建築物是否合乎標準,牆面是否傾斜。
對於不合規定傾斜的牆,上帝的原則就是拆掉。
1.禮拜的地方要拆掉。
2.神聖場所要被摧毀。
3.耶羅波安王朝也要覆亡。

四、阿摩司和亞瑪謝(7:10-17)
伯特利:是宮廷聖殿、是國家禮拜的中心。
掌管全國宗教事務的領導者——祭司亞瑪謝。
「我不是你說的那一類先知」,和合本譯為「我不是先知的門徒(原文是兒子)」,不是父子在同一地方「世襲」的先知。
阿摩司表明自己所傳的信息,乃是出自上帝,而不是出於自己的意思。

讓我們來想想這段經文所帶來的信息: 

一、什麼樣的言論對國家是不利的?什麼樣的言論會動搖國本?
祭司亞瑪謝指責先知阿摩司,說他的言論對國家是不利的。
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會「動搖國本」。
唐培禮牧師(Rev. Milo Thornberry)回憶錄《撲火飛蛾:一個美國傳教士親歷的台灣白色恐怖》。
偤太文學家埃利.維瑟爾(Elie Wiesel):「我們必須選邊站。中立就是幫助壓迫者,而非幫助受害者。沉默只會鼓舞折磨他人者,而非受折磨者。」

二、教會要有先知性的勇氣,為公義、人權發聲
先知阿摩司不顧宗教與政治上的反對聲音,他仍然宣講上帝要他傳講的信息。
可是,彼得約翰回答他們:「在上帝面前,聽從你們對,或是聽從上帝對呢?你們自己判斷吧!」(使徒行傳4:19)
五十、六十年代的天主教會採取「東方政策」
●1962年梵蒂岡會議後,教廷廢棄「東方政策」
若望.保祿二世(Pope John Paul II the Great)19781016日接任教宗。
●197962日若望.保祿二世返回祖國波蘭,他大無畏喊聲:「你們有尊嚴,不該卑躬屈膝。」

問題討論:
1.先知阿摩司在這三個異象中看到什麼?上帝會因為什麼原因「心軟」?
2.祭司亞瑪謝阻止先知傳講信息?我們今天會不會阻止牧師傳講信息?
3.先知阿摩司不畏懼宗教、政治上的打壓,耶穌的門徒彼得和約翰也是。我們可以從他們身上學習到什麼信仰功課?

講道篇

宗教與政治的崩毀 (2017.12.17主日講道篇)
黃春生牧師
阿摩司書7:1-17
在一個追逐繁榮的社會裡,大多數的人看重的是物質生活的提昇、軍事武力的強大、經濟的追逐,卻忽略了對弱勢者的愛,甚至有許多不法、不公義的事情發生。先知阿摩司大聲疾呼:「你們應該像江水滾滾湧流,不屈不撓地伸張正義!像溪水川流不息,始終不懈地主持公道!(阿摩司書5:24)。當時的人都陶醉在繁榮與富裕當中,而沒有留意到,失去敬虔與愛的社會,其實離毀滅的危機不遠。二位主前第八世紀北國以色列的先知,阿摩司、何西阿所面對的就是這樣一個時代。
先知所講的公義、正義,不是消極的沒有做缺德、欺壓人權的事而已,公義的積極作為,就是要替受欺壓的人申冤,這才是公義的真實意義。正如耶穌出來傳道時,這樣說:「主的靈臨到我,因為他膏立我,揀選我,要我向貧窮人傳佳音。他差遣我宣告:被擄的,得釋放;瞎眼的,得光明;受欺壓的,得自由;並宣告主拯救他子民的恩年。(路加福音4:18-19)這就是耶穌行公義、好憐憫的積極作為,就像在四福音書中我們看到耶穌與被信仰拒絕的人在一起,瘸腿、瞎眼、殘疾人,這些人無法進入聖殿,但耶穌接納他們、醫治他們。
長老教會、改革宗的信仰裡,認為貧窮是社會結構所致,真正的問題出在立法、司法、行政之「社會公義」結構上,聖靈臨到耶穌打破結構上的不義。靈恩派對聖靈的認識則太過於集中在個人靈魂得救、成功的思考上,缺乏認識聖靈在打破結構上不公義結構的更新作為。
先知阿摩司對公義的積極作為,就是批判當時社會結構的問題,司法不公、有權勢的人欺壓貧窮人,先知為他們申冤。上帝更通過先知呼籲全面的悔改,否則上帝的審判將至。
從第七至九章,除了第七章十至十七節有關祭司亞瑪謝的事件外,其餘都是記載先知阿摩司看到五個異象:蝗蟲、火燒、鉛垂線、水果、祭壇。每一段先知都說:「至高的上主給我看到一個景象(和合本:「主耶和華指示我一件事)這五個災害景象都是關於上帝的審判,前二個異象裡,在先知的代求之下,上帝都改變心意「上主的心軟化了」。這樣的信息都是為了警告一個失去公義的社會,呼籲百姓悔改,上帝就會改變審判的心意。現在,我們來看前三個異象,及祭司亞瑪謝阻止先知阿摩司傳講上帝的信息。

一、蝗蟲的景象(7:1-3)
1 至高的上主給我看到一個景象:他造了一群蝗蟲。那時候,正當王家土地第一期的農作物已經收割,第二期的幼苗剛開始抽芽。2 我看見蝗蟲飛來,把地上的農作物全部吃光。於是我說:「至高的上主啊,求你饒恕你的子民!他們又渺小又脆弱,怎麼受得了呢?」3 上主的心軟化了。他說:「那麼,你所看到的事免了吧。」 

聖經中先知宣稱他們經歷上帝的經驗,不外乎「看見」、「聽見」,每位先知都有獨特的體驗與呼召。先知撒母耳小時候聽到上帝叫他(參考撒母耳記上第三章)。先知米該雅說:「我看見上主坐在天上的寶座上,左右站著他所有的天使(列王紀上22:19)。先知以賽亞是參加烏西雅王的告別禮拜,他在聖殿看到異象,他說「我見到了主;他高高地坐在寶座上,他的長袍覆蓋了整個聖殿。(以賽亞書6:1)
在此,先知阿摩司說上帝給他看到一個景象,他說上帝造了一群蝗蟲,吃掉第一期的收成,連第二期剛發芽的農作物也被吃光。換言之,第一個災禍——蝗蟲之災,將使農作物受到極大的損失。這是上帝的計畫,但是先知阿摩司向上帝求情,請上帝饒恕赦免,因為以色列「渺小又脆弱」。聖經讓我們知道,能改變上帝發怒、審判的唯一方法,就是悔改,尋求上帝的赦免。在先知阿摩司的代禱、求情之下,上帝的心軟化了,宣布說:「那麼,你所看到的事免了吧。

二、火燒的景象(7:4-6)
4 至高的上主給我看到一個景象:他預備火,要懲罰他的子民。火把地底下的水源都燒乾了,又開始燃燒地面上的一切。5 於是我說:「至高的上主啊,請停止吧!你的子民又渺小又脆弱,怎麼受得了呢?」6 上主的心軟化了。至高的上主說:「那麼,你所看到的事免了吧。」 

第二個異象是「火燒」,無論是旱季的大火或是敵人入侵放火也好,這對人民來講都是難以承受的苦難。
第二個異象和第一個異象類似之處,就是先知阿摩司提醒以色列人,只要他們真的悔改,上帝的心必定會軟化下來。審判不是上帝的目的,悔改才是上帝所喜悅接納的。 

三、鉛垂線的景象(7:7-9)
7 主給我看到一個景象:我看到主站在一道剛砌好的牆旁邊,手裏拿著鉛垂線。8 上主問我:「阿摩司,你看見甚麼?」我回答:「鉛垂線。」於是主說:「我要掛起鉛垂線,讓我的子民知道他們正像一道傾斜的牆。這回我絕不饒恕他們了!9 以撒後代禮拜的地方一定要被拆毀;以色列人的神聖場所都要被摧毀。我要使耶羅波安王朝覆亡。」 

第三個異象與前二個異象的敘述有很大的不同。前二次是先知「聽到」上帝的話,這次是先知「看到」上帝站在一道剛砌好的牆旁邊,手裏拿著鉛垂線。就像工頭檢查建築物是否合乎標準,牆面是否傾斜。上帝問先知阿摩司說:「你看見甚麼?」,先知說他看到「鉛垂線」。上帝是在檢查「我的子民」是否「合格」。檢查的結果很明顯的是「不合格」。
上帝就像建築師、像結構技師,對於不合規定傾斜的牆,祂的原則就是拆掉,現在上帝也宣布禮拜的地方要拆掉,因為他們的敬拜已經「歪斜」,追求物質超過追求上帝,如今日的成功神學;他們的神聖場所也要被摧毀,因為他們的聖所也同時敬拜偶像,因此上帝說:「我不喜歡你們那鬧哄哄的歌聲,也不愛聽你們彈奏的樂曲。(阿摩司書5:23);他們引以為傲的耶羅波安王朝,具有強大軍事武力的王朝也要覆亡,因為他們欺壓底層人民,「壓迫好人,接受賄賂,在法庭上阻止窮人得到公平的裁判(阿摩司書5:12)
「鉛垂線」(準繩)是測量標定的工具,如同上帝的話是以色列人行為和審判的標準。既然以色列人不謙卑悔改,上帝就不再讓先知代求,上帝這回「絕不饒恕」以色列人民了,必按上帝的標準來審判他們。
在古代砌磚塊、蓋房子,隨時都要以鉛垂線來勘定,如果沒有鉛垂線,很容易偏掉。同樣地,如果我們沒有時刻用「上帝的標準」來反省、檢視,我們也很容易在不知不覺中偏離上帝的標準。

四、阿摩司和亞瑪謝(7:10-17)
10 伯特利的祭司亞瑪謝打發人去向以色列王耶羅波安報告,說:「阿摩司在煽動你的人民,要他們背叛你;他的言論對國家是不利的。11 他說:『耶羅波安要在戰場上陣亡;以色列人一定會從本土流亡到國外。』」12 亞瑪謝向阿摩司說:「先知啊,你已經講夠了。你還是回到偤大去說教,讓他們供養你吧!13 伯特利是宮廷聖殿,是國家禮拜的中心,不准你再在這裏說教。」
14 阿摩司回答:「我不是你說的那一類先知,為了金錢而講道。我是個牧羊人,也是看管桑樹的農夫。15 但是,當我在牧羊的時候,上主親自呼召我,要我出來向以色列人傳上帝的話。16 因此,你要聽上主對我講的話。你不准我傳上帝的話,不要我攻擊以色列人。17 所以上主這樣說:『你的妻子將在城裏當娼妓;你的兒女都要在戰場上死亡。你的土地會被瓜分;你本人要死在異鄉。以色列人要被趕出本土,流亡國外。』」

第十至十七節經文記載祭司與先知之間的衝突發生在伯特利,此處是宮廷聖殿、是國家禮拜的中心。先知阿摩司似乎已經在各地傳講信息有一段時間,最後來到北國以色列的宗教中心——伯特利,而引來掌管全國宗教事務的領導者——祭司亞瑪謝的關切。
祭司亞瑪謝差人向以色列王耶羅波安報告,先知阿摩司煽動人民,和合本譯為「圖謀背叛」是比較準確。因為先知阿摩司先前公開宣佈以色列王將會陣亡,人民將會被擄(參考阿摩司書4:3; 6:7; 7:17)。但是,祭司亞瑪謝刻意忽略二項重點:第一、先知阿摩司不是憑著自己的感動說話,先知很清楚地表明,是上帝親自呼召他,他不是傳講自己的話,而是傳講上帝的話語。第二、先知阿摩司的信息,都是先傳講悔改的信息,如果不悔改,才會有審判。這二項重點,祭司亞瑪謝都刻意不說,看來他是有意藉由政治力量來打壓先知改革的聲音。
祭司亞瑪謝要求阿摩司不要在王室聖殿傳講信息,祭司對他說:「你還是回到偤大去說教,讓他們供養你吧!」當時有很多先知,可以幫人看異象,也收門徒,是受人供養的,對當時的人來說,說預言已經成為一種職業。有徘徊在鄉鎮的先知團體(撒母耳記上10:5, 10; 19:20),也有受王室雇用的先知團體(列王紀上22:6, 10-12)。先知彌迦還提到當時,有些先知是按照所拿到的報酬來調整宣講的內容,有付錢的就說祝福的話,沒錢的就說審判的話(參考彌迦書3:5)。甚至,到了先知耶利米的時代,「先知」一詞已經成為墮落腐敗的字眼,因為許多擔任這個職務的先知通常不敬畏上帝、也不道德(耶利米書23:9-23),趨炎附勢只講阿諛、奉承的話(耶利米書23:17)
祭司亞瑪謝將阿摩司歸類在這一類的先知。但是,先知阿摩司說:「我不是你說的那一類先知」,和合本譯為「我不是先知的門徒(原文是兒子)」,不是父子在同一地方「世襲」的先知。阿摩司表明自己不是當時將先知當成「職業」的那一類,他說:「我是個牧羊人,也是看管桑樹的農夫。」接著先知阿摩司說:「你要聽上主對我講的話」,這句話清楚表明自己所傳的信息,乃是出自上帝,而不是出於自己的意思。
先知阿摩司譴責有權勢的人欺壓善良百姓,譴責司法制度沒有正義,譴責政治上的腐敗,如今,就連掌管宗教事務的伯特利祭司亞瑪謝也沒有帶領全國悔改的意願。看來宗教與政治都崩毀了,因此最後先知阿摩司宣布審判的信息說:「所以上主這樣說:『你的妻子將在城裏當娼妓;你的兒女都要在戰場上死亡。你的土地會被瓜分;你本人要死在異鄉。以色列人要被趕出本土,流亡國外。』(阿摩司書7:17)

讓我們來想想這段經文所帶來的信息: 

一、什麼樣的言論對國家是不利的?什麼樣的言論會動搖國本?
祭司亞瑪謝指責先知阿摩司,說他的言論對國家是不利的。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祭司亞瑪謝指責先知所傳的信息會「動搖國本」。陳水扁總統時代,對拉法葉軍購弊案曾宣示「不惜動搖國本辦到底」,經過八年討回郭力恒兄弟藏匿的十多億元贓款,但是歷經廿四年上校尹清楓命案迄今尚未破案。
為何祭司亞瑪謝指責先知阿摩司的話會「動搖國本」?會動搖國本的是,當行政及司法失去公義的價值,社會失去對底層人民的憐憫,宗教服務統治者時,才會動搖國本。
2011年有一位美國宣教師寫了一本回憶錄《撲火飛蛾:一個美國傳教士親歷的台灣白色恐怖》,這位宣教師是美國衛理公會在1965年差派來台灣服務的唐培禮牧師(Rev. Milo Thornberry)。在台灣神學院擔任教會歷史學副教授,他來台灣之前就大量閱讀關於台灣的書籍,他也閱讀葛超智(George Kerr)當時剛出版的《被出賣的台灣》(Formosa Betrayed)和馬克.曼可(Mark Mancall)的《今日福爾摩沙》(Formosa Today)。這兩本書都描述到蔣介石和國民黨政府當時如何處置二二八事件,如何除去台灣的菁英份子,跟過去在中國對付政敵的時候,一樣殘忍和腐敗。
唐培禮牧師在回憶錄裡,回顧他受差派要來台灣之前,美國衛理公會在台灣的領導者告訴他說,來台灣一定要全力支持中國國民黨,因為蔣介石夫婦都信耶穌,都是好人。但比唐培禮牧師早來台灣的前輩也告誡他說:「到台灣後,不要隨便和那些人分享彼此的看法,例如,衛理公會的外省人。」
當唐培禮牧師來到台灣之後,他親自看見、聽見在戒嚴之下,蔣介石用非常惡劣手段在控制著人民的思想與言論,並且以極殘酷的手段在對待異議人士。唐培禮夫婦和少數美國朋友,暗中提供給來台灣的外國人正確資訊,讓那些外國人知道,當時的台灣,既不「自由」,也不「中國」。
唐培禮牧師透過一位已經在台灣服事十幾年,說一口比台灣人還流利的台語的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助理總幹事唐.威爾遜(Don Wilson)的介紹,唐培禮牧師夫婦認識了當時剛被減刑釋放出獄的彭明敏教授。他與彭明敏教授秘密來往四年,某日,當他知道,彭明敏教授的處境已經面臨到生死存亡的時刻,協助彭教授到國外的事,變得刻不容緩。在那段白色恐怖的時代裡,他決定秉持著信仰良知採取行動而參與救助政治犯。結果在被發覺之後,不但自己,也牽連多位外宣教師因而被強制驅逐出境。
唐培禮牧師在他的書中,引用了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本身也是納粹集中營的受害者,偤太文學家埃利.維瑟爾(Elie Wiesel)所說的話,來表達自己必須選邊站的心情:
「我們必須選邊站。中立就是幫助壓迫者,而非幫助受害者。沉默只會鼓舞折磨他人者,而非受折磨者。」
公義使邦國高舉;罪惡是人民的羞辱。(箴言14:34和合本)會動搖國本的是,當行政及司法失去公義的價值,社會失去對底層人民的憐憫,宗教服務統治者時。真正敬畏上帝、降服在上帝的話語之下,行公義、好憐憫,才能建立穩固的社會基礎。

二、教會要有先知性的勇氣,為公義、人權發聲
先知阿摩司不顧宗教與政治上的反對聲音,他仍然宣講上帝要他傳講的信息。這讓我想到耶穌的門徒,彼得和約翰在聖殿門口醫好瘸腳的人之後,反倒被祭司、聖殿的警衛官抓起來,囚禁在監獄裏。門徒在審問時被警告,他們無論如何不得再藉耶穌的名發表言論或教導人。可是,彼得約翰回答他們:「在上帝面前,聽從你們對,或是聽從上帝對呢?你們自己判斷吧!」(使徒行傳4:19)
戰後五十、六十年代,是教會受到嚴重挑戰的時期,就以天主教會來說。當時東歐共產黨主政下,天主教會為了確保教會及教產不被共產黨沒收,在總主教阿戈斯蒂諾.卡薩羅尼(Agostino Casaroli)的建議下,擬定「東方政策」,此政策主要的內容,就是建議梵蒂岡停止對共產政權的批判、停止批判人權問題,共商主教人選。這個政策雖然是為了保全教產不被沒收,但是教會失去道德勇氣,失去對公義的價值,失去對人權的捍衛,更使得忠心的信徒感覺被拋棄。
根據東歐共產國家後來的解密檔來看,梵蒂岡當年的「東方政策」,導致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東德和波蘭等國的天主教會差點被摧毀,讓共產黨選立的主教操縱教會,教會失去道德勇氣不敢再為人權發聲,教會配合獨裁政府控制人民,共產黨特務甚至以宗教名義滲入梵蒂岡。幸好當年有一些東歐主教挺身抵制梵蒂岡教廷的東方政策,例如波蘭樞機主教維辛斯基(Stefan Wyszynski),以及後來的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甚至,匈牙利總主教若瑟·敏真諦樞機(József Mindszenty)還因為大力反共,被教廷褫奪其總主教的職位。
直到,1962年梵蒂岡會議後,教廷廢棄「東方政策」,開始引導各地教會支持爭取人權、公義和民主。強調基督徒應該要關注社會制度的公平正義問題,例如貧窮的世襲化、經濟資源的集中在少數人手中與種族歧視問題等。
教廷進一步認定,只有支持民主體制,才能確保福音的傳播,只有支持民主體制,社會制度才能走向更開放與公義。此後,天主教國家掀起一股民主化浪潮。1978年被選為教宗的若望.保祿二世,更是大力支持信徒對抗共產黨,被美國總統雷根稱讚為「結束共產專制統治的英雄之一」。
若望.保祿二世(Pope John Paul II the Great)是史上第四位被冠上「大教宗」的人,他19781016日接任教宗,他公開為天主教會在二千年歷史期間犯下的罪惡和錯誤表達深摯的歉意,包括十字軍東征、宗教(異端)裁判所和納粹大屠殺。
當他表明要回自己的祖國波蘭訪問時,波蘭人民大感振奮,波蘭共產當局迫於國際的壓力勉強同意。教宗抵達之前幾個星期,官方媒體就發布一連串的警告,勸告人民別去參加教宗到訪的活動,因為屆時一定會出現人擠人而踩死旁觀者的悲劇。當局要求電視台攝影記者參加特訓課,講師告訴他們,鏡頭要避開大批群眾,他們應該把鏡頭朝天,在框框裡只留下少數人,寧可多拍老人、修女和神父,避免拍攝年青人。他們以為這樣能給人誤導的印象,以為支持教宗的人大多是老人、落後的人。
197962日若望.保祿二世返回祖國波蘭,一下飛機,教宗第一個舉動就是伏在地上親吻土地,這也成為他日後訪問各國的舉動。教宗回到祖國波蘭,受到全國同胞熱烈歡迎,有數十萬人前來聽他講道,面對生活在共產黨統治下的同胞們,他大無畏喊聲:「你們有尊嚴,不該卑躬屈膝。」教宗支持人權的發言也促成了一年後的波蘭團結工聯(Solidarity)運動,最終推翻了波蘭共產統治。教宗的人權發言,確實也激勵東歐共黨世界的基督徒重新回到教會,十年後更成為瓦解東歐共黨重要的覺醒力量。
五十、六十年代的天主教會採取「東方政策」,怕得罪共產黨,不敢為人權發聲,失去道德勇氣,失去對公義的價值,失去對人權的捍衛,最後也幾乎失去所有的教會。但是,在七十、八十年代的悔改之後,開始引導各地教會支持爭取人權、公義和民主,基督徒也關注社會制度的公平正義問題,最後更帶來東歐共產國家一一的瓦解。
先知阿摩司不畏懼宗教、政治上的打壓,耶穌的門徒彼得和約翰更言明:「在上帝面前,聽從你們對,或是聽從上帝對呢?你們自己判斷吧!」他們都是我們的榜樣,教會要有先知性的勇氣,為公義、人權發聲,就像先知阿摩司的信息所呼籲的「你們應該像江水滾滾湧流,不屈不撓地伸張正義!像溪水川流不息,始終不懈地主持公道!(阿摩司書5:24)

問題討論:
1.先知阿摩司在這三個異象中看到什麼?上帝會因為什麼原因「心軟」?
2.祭司亞瑪謝阻止先知傳講信息?我們今天會不會阻止牧師傳講信息?
3.先知阿摩司不畏懼宗教、政治上的打壓,耶穌的門徒彼得和約翰也是。我們可以從他們身上學習到什麼信仰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