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25日 星期四

聖殿是什麼?

聖殿是什麼?
約翰福音2:13-25 (2016.2.28講道大綱)

什麼是「神聖的殿堂」?
所羅門聖殿模型

耶穌幾次潔淨聖殿?

約翰福音,耶穌稱聖殿淪為「作買賣的地方」,強調「你們拆毀這聖殿,三天之內,我要把它重建起來。」;共觀福音則稱聖殿淪為「賊窩」,並強調「我的聖殿要作萬民禱告的殿」(太21:13;可11:17;路19:46)。

耶穌潔淨聖殿,意味著是對教會世俗化的抨擊,目的是要將上帝的百姓引導歸回真正服事主的正確道路。

一、對教會世俗化的抨擊(2:13-17)
耶穌的行動,應驗先知瑪拉基的預言:
...你們所尋求的主必忽然進入他的殿...他必坐下如煉淨銀子的,必潔淨利未人,熬煉他們像金銀一樣;他們就憑公義獻供物給耶和華。」(瑪拉基書3:1-3)
1.潔淨神聖的殿堂(2:13-16)
遠道的朝聖者,可帶著銀子,來到耶路撒冷:「24如果你們的家離開上主選定的住處很遠,不能把上主使你們豐收的十分之一捐運到那裏,25你們可以賣土產和牲畜,把錢帶到上主所選定的敬拜場所去。26你們可以隨意在那裏花錢,買牛肉、羊肉、酒、濃酒。你們全家要在上主─你們上帝面前吃喝快樂。」(申命記14:24-26)
聖殿外院的店舖表面上看起來一切都合法,好像都是為了服務朝聖客,都是為了幫助大家獻祭,卻暗藏欺騙與貪婪。
猶太史家約瑟夫(Flavius Josephus, 37-100)在《猶太戰爭》(Bellum Iudaicum)中記載,第一次猶太人暴動(主後66年),攻入聖殿,燒燬檔案庫的債務記錄。

2.門徒的反應:雖有逼迫,仍然火熱(2:17)
詩篇69:9不是指「個人內心的火熱」,而是指外在的困難處境、外在的敵對勢力令人心急。
初代教會的信徒也是這樣理解的,雖然外面有逼迫,但他們仍然為主大發熱心。

二、使教會建立在新聖殿(2:18-22)
1.耶穌自己是新的聖殿(2:18-21)
當時祭司、宗教領袖自己不用行「神蹟」來證明自己的權柄,但他們卻訂定,以「神蹟」來查驗一個人是否是「先知」的記號。
耶穌很不以為然,甚至很不客氣地指出一個邪惡、淫亂的世代,是不會有「神蹟」出現的。(馬太福音第16章、馬可福音第8章)

當宗教領袖將神聖的殿堂墮落成為「市場」,甚至成為斂財的賊窩時,就算他蓋了46年,就算它多麼富麗堂皇,失去作為聖殿的目的,就跟倒塌、拆毀沒有二樣。比較馬可福音12:41-44記載的「窮寡婦」。

敬拜上帝,需要的不是要「華麗熱鬧」,而是要「謙卑的心」,不需要「吸引人的目光」,而是需要「滿足上帝的心意」。
2:13-17為耶穌「對教會世俗化的抨擊」,2:18-22為耶穌「使教會建立在新聖殿」。

2.門徒的反應:只有透過耶穌,才能明白聖經的話語(2:22)

三、以潔淨的心來信靠耶穌(2:23-25)
1.耶穌不將自己交託給因神蹟而信的人(2:23-24)

不是所有的「信」都是使人得救的「信」,也不是每個稱呼「主啊,主啊」的人都可以進天國。

2.主洞悉人心,我們當以潔淨的心來信靠耶穌(2:25)

這段經文帶給我們二項重要的信息: 
一、建立一所純正的教會,先從個人潔淨聖靈的殿開始
信仰的本質問題:敬拜上帝的態度問題。

「拯救」的英文是salvation,它的拉丁文salus主要意義之一就是「醫治」(healing)。所以,聖殿最簡單的定義就是祈禱上帝、獲得祂的醫治的地方。

二、讓每個「神聖的殿堂」恢復它存在的目的
對你而言「神聖的殿堂」是什麼?


問題討論:
1.對你而言「神聖殿堂」是什麼?「教會」存在的目的是什麼?
2.教會如何面對內部的「商業行為」?借貸、直銷或保險適合在教會會友間發展嗎?

(請參考2016.2.28濟南牧函:讓聖殿成為聖殿)
3.如何恢復「神聖殿堂」的存在目的?你會採取何種方式?


講道篇

聖殿是什麼?
約翰福音2:13-25 (2016.2.28)
13猶太人的逾越節快到了,耶穌上耶路撒冷去。14 在聖殿的外院,他看見有人在販賣牛、羊、鴿子,又有人坐著兌換銀錢。15 他就拿繩子做了一條鞭子,把牛羊從聖殿裏都趕出去,把兌換銀錢的桌子推倒,錢幣滾落一地。16 他又對賣鴿子的人說:「把東西都搬走,不要把我父親的聖殿當作市場!」17 他的門徒想起聖經上的話說:「上帝啊,我對你的聖殿大發熱心,如火燃燒!」18 那些猶太人的領袖就質問他:「你能顯甚麼神蹟給我們看,好證明你有權做這事呢?」19 耶穌說:「你們拆毀這聖殿,三天之內,我要把它重建起來。」20 他們說:「這聖殿用四十六年才造成,你能在三天之內重建它嗎?」21 其實,耶穌所說的聖殿是指他自己的身體。22 耶穌從死裏復活以後,他的門徒記起他曾說過這話,就信聖經和耶穌所說的。 
23 耶穌在耶路撒冷過逾越節的時候,許多人看見他所行的神蹟,就信了他。24 但是耶穌不能使自己信任他們,因為他對所有的人都有深刻的了解。25 他不需要人告訴他關於人性的事,因為他洞悉人的內心。

什麼是「神聖的殿堂」?
有人稱國會是「神聖殿堂」,但2014.3.18太陽花學運,佔領國會「神聖的殿堂」。「神聖的殿堂」為何被佔領,為何需要被潔淨?因為,它已經失落原來的本質與目的。這也就是耶穌為何要潔淨神聖的聖殿的起因。
四本福音書都有記載耶穌潔淨聖殿的事,但一般認為,約翰福音所記載的,是祂第一次的潔淨聖殿,是在祂出來傳道不久的時候;而共觀福音書裏所記載的是,耶穌第二次的潔淨聖殿,也就是在祂被釘十字架前的禮拜一,也就是棕樹主日的隔日(太21:12-17;可11:15-19;路19:45-48)。很明顯的這兩次潔淨聖殿,相隔三年。
約翰福音,還描寫耶穌不僅推翻兌換銀錢的攤子,並拿繩子當鞭子,將那些販賣牛、羊、鴿子的人趕出聖殿;共觀福音裡,耶穌沒有拿鞭子,而是趕出作買賣的。
約翰福音,耶穌稱聖殿淪為「作買賣的地方」,強調「你們拆毀這聖殿,三天之內,我要把它重建起來。」;共觀福音則稱聖殿淪為「賊窩」,並強調「我的聖殿要作萬民禱告的殿」(太21:13;可11:17;路19:46)。

上主日,我們所聽的道是關於救主耶穌出來傳福音時,所行的頭一件神蹟,是在鄉下的鄉下—迦拿婚筵的神蹟。你會記得這個神蹟的意義是在於顯出耶穌如何使婚筵得以繼續。這神蹟啟示了從伊甸園中就開始的永恆筵席,儘管因為人的罪而被迫中斷,但最終耶穌道成肉身來到我們當中,透過迦拿的婚筵,像我們啟示上帝要延續伊甸園以來的永恆筵席。換言之,耶穌的第一個神蹟指向了終末那個盛大的羔羊婚筵。
約翰福音的作者,剛剛讓我們看到窮鄉僻壤的迦拿婚筵神蹟,接著帶我們來到有最大聖殿的大都市耶路撒冷。很明顯的是一種強烈的對比。
在窮鄉僻壤的迦拿,耶穌原本是參加婚筵的「客人」,後來成為供應的「主人」,但在耶路撒冷,耶穌原本是聖殿的「主人」,卻沒有人將它當成主人,而是使聖殿失去原本應該有的目的。因此,耶穌潔淨聖殿的目的是為了讓聖殿成為聖殿,讓上帝的子民回歸到真實的敬拜。
聖殿在這敬拜中佔有重要的地位。這是上帝的殿,是全能的天父上帝喜悅住在他子民中間的地方。但主耶穌在聖殿中看到的情形卻無法讓他欣喜。聖殿的院子看起來更像集市,而不是一個敬拜和祈禱場所的入口。 看到這些,耶穌的震怒,拿著鞭子將商販和兌換銀錢的全部趕走。
我們將看見耶穌潔淨聖殿,意味著是對教會世俗化的抨擊,目的是要將上帝的百姓引導歸回真正服事主的正確道路。

一、對教會世俗化的抨擊(2:13-17)
耶穌的行動,應驗先知瑪拉基的預言:
...你們所尋求的主必忽然進入他的殿...他必坐下如煉淨銀子的,必潔淨利未人,熬煉他們像金銀一樣;他們就憑公義獻供物給耶和華。」(瑪拉基書3:1-3)
1.潔淨神聖的殿堂(2:13-16)
按照當時聖殿的規定,聖殿外院可以設置買賣的店鋪(Hanut),來服務朝聖的猶太人,特別是服務那些散居在外國地區的同胞。他們回來時必然是帶著僑居地的錢幣,而猶太宗教事務當局規定,在聖殿的奉獻只限定使用聖殿幣和猶太舍客勒。為此,管理聖殿的祭司就在外院設置兌換錢幣的店鋪,功能就像銀行換外匯。
申命記14:24-26就這樣說:「24如果你們的家離開上主選定的住處很遠,不能把上主使你們豐收的十分之一捐運到那裏,25你們可以賣土產和牲畜,把錢帶到上主所選定的敬拜場所去。26你們可以隨意在那裏花錢,買牛肉、羊肉、酒、濃酒。你們全家要在上主─你們上帝面前吃喝快樂。」
所以,遠地以來的朝聖者,可帶著銀子,來到耶路撒冷時,在聖殿店鋪中買牛、羊、鴿子等為祭物。錢幣未通用之前,古人帶著銀鋌(silver ingot),到了買賣的地方,按法瑪秤出銀塊。
依照猶太人的法典規定是可以收取兌換錢幣的手續費。但真正的問題是出在兌換的匯率,這些店舖為了租金、祭司抽成與分紅,而將匯率提高,耶穌基督則是在現場目睹這些牟利、欺騙的墮落行為。 
除了兌換聖殿幣之外,這些僑居地回來的人,不太可能長途趕著自己的牛、羊來到耶路撒冷。因此,聖殿外院的牛、羊店舖,可以提供這些長途旅客獻祭的需要。
我們不否認從耶路撒冷兌換錢幣、買祭牲有其方便之處。但為什麼在聖殿裡賣祭牲呢?為什麼無法在城中的其他地方買?其實,在別的地方也有在賣。但有一件事需要了解,就是人們可以從別的地方買祭牲,不過這些牲畜在獻祭前,都必須先經過祭司的檢驗合格才能獻祭,如若不合格,除了帶回去之外,不然就是與聖殿外院的生意人對換,再補差額。
往往在祭司故意找碴下,再肥美完好的牲畜也不能合格過關,但是換上有外院店舖的證明就准予合格。原本要服務遠道而來的同胞的美意,已經淪為商業上的壟斷與欺騙,長期下來不斷累積邪惡與貪婪。
原本在教導、帶領人敬拜上帝的祭司,失去敬虔的心而不知反省,而是參與壟斷與欺騙,使得敬拜上帝的神聖殿堂成為「市場」甚至是「賊窩」。這就是耶穌基督會大發雷霆的原因。 
雖然,聖殿外院的店舖表面上看起來一切都合法,好像都是為了服務朝聖客,都是為了幫助大家獻祭,卻暗藏欺騙與貪婪。逾越節變成了一個賺錢的季節,成為世俗化的節日,就好像現代的聖誕節,變成一種形式、一種世俗。 長期下來就會使得信仰生活走樣,甚至變為貪婪與腐敗。
耶穌看透這表面上的虔誠。這就是為什麼他第一次以彌賽亞的身份去聖殿的時候,就用鞭子把做買賣和兌換銀錢的人都趕走了。因為,他要把聖殿變回祈禱、敬虔敬拜的殿,他傳福音的時間很短,因此心裡著急,而採取激烈的行動,抨擊世俗化的信仰,將假敬虔的面具撕開。
不少當時文獻可以看到,當時掌管聖殿的大祭司家族,不但富庶,而且腐敗、貪婪甚至暴力。這些文獻有出自拉比文學、昆蘭古卷和史學家約瑟夫的記載。
羅馬時代猶太史家約瑟夫(Flavius Josephus, 37-100)在《猶太戰爭》(Bellum Iudaicum)中這樣記載,在第一次猶太人暴動爆發時(主後66年),當時羅馬兵力不足,猶太叛亂份子攻入耶路撒冷上城,燒毀大祭司亞拿尼亞的住院和亞基帕王和百妮基氏的王室物業後:「之後,他們到貯藏檔案的地方放火,急忙地燒燬屬於債權人的合約,從而解除付債之責;而這樣做,可以獲得許多曾有債務之百姓的支持,又能說服貧民加入革命,不再怕反抗富戶;這樣,守衛檔庫的人逃離後,他們便將記錄燒毀」(《猶太戰爭》2.427)。之後,眾貴冑和祭司長從地道逃生,其他跑到耶路撒冷城西的希律王宮中避難。
這段記述清楚表明聖殿祭司們敲詐百姓,對百姓進行經濟欺壓。所以,叛亂份子攻取了聖殿後,第一件事就是燒燬檔案庫的債務記錄。就好像今日反對者闖入中央銀行,燒毀所有記存負債的紀錄,燒毀當中的電腦和資料庫。
2.門徒的反應:雖有逼迫,仍然火熱(2:17)
對於耶穌激烈的舉措,耶穌的門徒想起聖經上的話說:「上帝啊,我對你的聖殿大發熱心,如火燃燒!」這段經文引自詩篇69:9。 
從字句看來,似乎是在問我們說:「你是否對主有熱心?」「是否對上帝大發熱心?」但是,如果你仔細查考詩篇69:9的上下文時,你會發現這段經文不是指「個人內心的火熱」。詩篇69篇,大衛寫到:「因我為你的殿心裡焦急,如同火燒。並且辱罵你人的辱罵,都落在我身上」,這段經文不是指你裡面心如火燒的焦急,而是指外在的困難處境、外在的敵對勢力令你心急。這首詩是關於落在別人的手中受苦,別人會因為你要服侍耶和華上帝而辱罵你。
門徒也是這樣理解的。耶穌為父上帝的聖殿焦急,心如火燒,而祭司長、猶太當局會因此報復他。耶穌在聖殿裡所做的事,使他與祭司們產生了衝突、產生了警張的關係。潔淨聖殿揭開了「被釘十字架」結局的序幕,這是耶穌在猶太人手中受苦的開始。這件事情,也使得主耶穌付上極大的代價。耶穌為他的父的殿焦急,如同火燒,而他的仇敵不除去他誓不罷休。耶穌知道這一點。因此,他知道生命的更新只能通過十字架的道路。這也是為什麼耶穌說出了關於聖殿被拆除後三天要重建的預言。
初代教會的信徒也是這樣理解的,雖然外面有逼迫,但他們仍然為主大發熱心。

二、使教會建立在新聖殿(2:18-22)
1.耶穌自己是新的聖殿(2:18-21)
猶太人的領袖對耶穌基督潔淨聖殿的行動提出的質問:「你能顯什麼神蹟給我們看,好證明你有權做這些事呢?」 (2:18)
當時祭司、宗教領袖自己不用行「神蹟」來證明自己的權柄,但他們卻訂定,以「神蹟」來查驗一個人是否是「先知」的記號。
根據馬太福音第十六章與馬可福音第八章的記載,猶太領袖要求耶穌顯神蹟的目的,是為了要找「陷害」耶穌的證據。雖然耶穌使瞎眼得看見、瘸腿得走路,但他面對宗教領袖要求「看神蹟」的事,卻很不以為然,甚至很不客氣地指出一個邪惡、淫亂的世代,是不會有「神蹟」出現的。
耶路撒冷聖殿最早是所羅門王所建的(參考歷代志下第2-5),是以色列人民的信仰、文化、社會、政治等活動的中心。主前586年被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王摧毀(參考列王記下25:8-21)。直到主前520年,波斯王居魯士允許被擄巴比倫的以色列人民可以返回耶路撒冷重建家園,並在所羅巴伯的帶領下,重建耶路撒冷聖殿(參考以斯拉記第2-5章),歷時四年才完成。
在羅馬帝國統治時代,於主前19年由大希律派員重建、擴大,這是耶路撒冷聖殿第二次重建。依照史料,耶穌基督應該出生於主前3年,他在30歲時出來傳福音,即主後27年,也就是第二聖殿時期建造第46年(2:20)。實際上,在耶穌基督的時代,耶路撒冷聖殿尚未峻工,直到主後63年時才完工,前後共建造82年。而在七年後,也就是主後70年時,被羅馬將軍提多所毀。直到現今,耶路撒冷聖殿只剩下西面糞廠門(垃圾場)的城牆,俗稱「哭牆」,將近二千年來未曾再重建起來。 
當宗教領袖將神聖的殿堂墮落成為「市場」,甚至成為斂財的賊窩時,就算他蓋了46年,就算它多麼富麗堂皇,失去作為聖殿的目的,就跟倒塌、拆毀沒有二樣。馬可福音12:41-44記載,在耶路撒冷堂皇的聖殿裡,有一位被人忽視的「窮寡婦」,人們看到的是富有的人在奉獻,驚嘆聖殿建築的雄偉,卻對窮寡婦的苦境沒有憐憫眷顧之心,耶穌基督就對此現象說出語重心長的話:「你們在欣賞這些偉大的建築嗎?這地方的每一塊石頭都要被拆下來,沒有一塊石頭會留在另一塊上面。」(可13:1-2)
很可惜,大部分的人都是看到雄偉、壯麗的聖殿建築物的外表,而不是聖殿存在而該有目的。而敬拜上帝,需要的不是要「華麗熱鬧」,而是要「謙卑的心」,不需要「吸引人的目光」,而是需要「滿足上帝的心意」。
因此,當耶穌基督要用他的死與復活來重建人們對上帝的敬拜時,他們的反應是驚訝的,是不能置信的,因此他們才會說:「這聖殿建造了四十六年,你能在三天之內重建它嗎?」這樣的話。 
第21節「耶穌所說的聖殿是指他自己的身體。」 很清楚的,所謂「聖殿」,並不是指有形的建築物,而是指耶穌本身。通過耶穌的教導,我們才能認識真理。通過耶穌,我們的祈禱才得以蒙上帝垂聽。通過耶穌的同在,聖殿才是以基督為頭的教會。
我們可以將2:13-17視為耶穌「對教會世俗化的抨擊」,而2:18-22則可視為耶穌「使教會建立在新聖殿」。

2.門徒的反應:只有透過耶穌,才能明白聖經的話語(2:22)
第22節描述門徒的反應,「耶穌從死裏復活以後,他的門徒記起他曾說過這話,就信聖經和耶穌所說的。」
約翰說當門徒記起來的時候,是因為他們看到耶穌的復活。門徒當時不能明白耶穌的話,只有在他們親身體驗到復活的能力時,他們才能領會耶穌說話的深度。
在這段經文末了,約翰說門徒就「信聖經和耶穌所說的」。這裡表明耶穌的話語就是聖經(方便起見我們稱為「新約聖經」),初代教會已有的聖經是舊約?
在初代教會中,關於彌賽亞、關於上帝的計畫,都必須回到聖經來查驗。這也就是為何福音書、新約書卷經常引用摩西、先知等舊約的話語。因為只有透過耶穌,才能明白聖經的話語,透過耶穌才能應驗先知的預言。

三、以潔淨的心來信靠耶穌(2:23-25)
1.耶穌不將自己交託給因神蹟而信的人(2:23-24)
2:24「交託」(現代中文譯本:信任)和 2:23 的「信」是同一個字。 
顯然耶穌後來還是用神蹟證明了自己的身份,而許多人因為神蹟而信耶穌。顯然「因為神蹟而信」的這種信心是膚淺的(當時許多猶太人都要求看到神蹟才信),而耶穌不把自己交託給持這樣信心的人。
2.主洞悉人心,我們當以潔淨的心來信靠耶穌(2:25)
不是所有的「信」都是使人得救的「信」,也不是每個稱呼「主啊,主啊」的人都可以進天國。「凡稱呼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進天國;惟獨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進去。」(馬太福音7:21)因為上帝不只看人嘴上說什麼,更察看人的內心。毫無疑問,感動主耶穌的絕不是跟隨者人數眾多。主耶穌要的是,跟隨者心中對祂的真正的信、望、愛。假冒偽善的人或許可以欺騙眾人,但無法欺騙耶穌,因為祂洞悉人的內心。因此,來到聖殿敬拜上帝的人,必須以清潔的心來到上帝的面前。正如耶穌的教導:「心地清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上帝」(馬太福音5:8)

這段經文帶給我們二項重要的信息: 

一、建立一所純正的教會,先從個人潔淨聖靈的殿開始
信仰的最本質問題是:敬拜上帝的態度。
當時在猶太祭司的教導下,獻祭、敬拜似乎是「利益的交換」,你獻上越多、越好,得得主服就越多、越大。人們以為獻上比較好的祭品,就可以換取上帝更多的祝福?如此一來,人與上帝之間的關係就建立在買賣、交易的關係。人奉獻更好的牛、羊,是為了換取上帝更多、更好的祝福。
明年10/31是宗教改革紀念日的五百週年,今年10/31起,特別是改革宗信仰的教會有許多的紀念活動。五百年前,教會的神職人員藉著贖罪券」,誤導當時的信徒以為給錢就可以做功德,就可以獲得上帝的赦免,給得越多,赦免也越多。五百年前宗教改革者所做的革命,就如同耶穌潔淨聖殿所做的。
改革者的改革是要回到「唯獨基督」帶來拯救,不是祭物帶來拯救。大衛王在詩篇51篇的懺悔詩這樣表達他的悔改:「你不喜歡牲祭,不然我就供獻;你也不要燒化祭。上帝啊,我獻上的祭就是憂傷的靈;憂傷痛悔的心你不拒絕。」(詩篇51:16-17)很清楚的不是祭物蒙上帝悅納,而是真實悔改的心才蒙上帝的悅納。
使徒保羅,將耶穌三天重建「聖殿」的奧秘,轉移在我們身上,他說:「你的身體就是聖靈的殿」,因此「你們若與基督徒死,就必與他同復活」,「如今活著不再是我,而是基督在我裡面活著」。這是何等大的奧妙啊。
「拯救」的英文是salvation,它的拉丁文salus主要意義之一就是「醫治」(healing)。聖殿最簡單的定義就是祈禱上帝、獲得祂的醫治的地方。
建立一所純正的教會,就先從個人潔淨聖靈的殿開始。今天,屬於基督的人,主耶穌必潔淨你屬靈的聖殿。但主知道你的心。如果你的心不真誠,祂會帶著鞭子來,祂會潔淨你。也許不是立即,但最終一定會。祂會用祂的道來潔淨你、醫治你。因為上帝一直清楚地要求教會必須忠於祂,以祂為教會的頭,教會也要成為聖潔的教會。不僅是聖職人員,而且信徒也應該在敬拜和日常生活中把自己獻給他。

二、讓每個「神聖的殿堂」恢復它存在的目的
對你來說「神聖的殿堂」在哪裡?「神聖的殿堂」是什麼?教堂、學校、法院、立法院、警局、政府、機構,還是什麼?
對於現代人來說,宗教和世俗是完全分開的。個人修養、敬拜禱告純屬於宗教範疇;政治、經濟、社會等均屬世俗之事。屬靈和屬世,有如河水不氾井水。但是,在聖經時代,宗教、經濟和政治是彼此不能分割的一體,聖殿不是純宗教性的建築物,而是宗教、經濟和政治的中心。
由於聖殿是由祭司長家族管理,要取得買賣、兌換銀錢的攤位和販賣權,極可能存在著黑暗、詭詐的一面。另外,為了取得祭司長的職位,必須先得到統治者羅馬人的允准;因此,其間必然也牽涉到政治權勢和利益分贓。
在羅馬總督之下,大祭司掌握至高的政權,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店舖和生意全都由大祭司家族所管制。既然如此,耶穌潔淨聖殿,不是因為聖殿中有買賣,也不是因為買賣位置的問題,而是買賣本身出現了嚴重的貪婪、欺騙、不公、不義的問題,以致耶穌大怒要為聖殿清場。
耶穌指聖殿是賊窩,賊窩是盜賊結集之地,是盜賊收藏不義之財,囤積本身不屬自己的財物之密室。耶穌潔淨聖殿,是直接挑戰大祭司的傀儡政府,也抵抗在其背後的羅馬政權。 
對耶穌來說,潔淨聖殿不單單是趕出做買賣的商人,而是打破整個共犯結構,而是挑戰貪婪、欺騙、不公、不義的統治結構。
耶穌所做的是,恢復「神聖殿堂」原本應該有的目的。從個人「聖靈的殿」開始恢復,再到社會,再到統治結構。
1.個人方面:
哥林多前書6:19提到,我們的身子是上帝的殿。上帝如此看重我們,所以我們要保守自己的心懷意念,潔淨自己、對付罪。該怎麼做呢?就是學習耶穌的作為,「趕出」私慾、「推翻」物慾,潔淨自己。提摩太後書2:21說:「人如果自潔,脫離一切邪惡的事,就能夠被主所器重;因為他已獻給主,為主所重用,來做各樣善事。」所以,我們要常常來到主面前自省及悔改,不要等主來潔淨與管教。求主憐憫,將不潔的心思意念除去,並讓我們對罪敏感,幫助我們聖潔。 
2.社會結構方面:
今天是二二八事件69週年的紀念日,36年前在義光教會的原址,也發生林宅滅門血案。二二八事件過去是全台灣的禁忌,長輩會告誡「囝仔人,有耳無嘴」,當時許多人都在海外留學時得知,在台灣也在解嚴後,逐漸被探究真相。打破國家暴力,追求社會公義,也在於恢復神聖殿堂的存在目的。盼望在台灣,學校、法院、立法院...等「神聖殿堂」的本質恢復。願先知彌迦書6:8的信息被實踐:「上主已經指示我們甚麼是善。他要求的是:伸張正義,實行不變的愛,謙卑地跟我們的上帝同行。」

問題討論:
1.對你而言「神聖殿堂」是什麼?「教會」存在的目的是什麼?
2.教會如何面對內部的「商業行為」?借貸、直銷或保險適合在教會會友間發展嗎?(請參考2016.2.28濟南牧函) 
3.如何恢復「神聖殿堂」的存在目的?你會採取何種方式?

2016年2月17日 星期三

第一個神蹟

第一個神蹟 (2016.2.21濟南教會講道大綱)
約翰福音2:1-12 

前言:約翰福音七件神蹟
1.水變酒(2:1-11),表明耶穌是掌管「物質」的主。
2.醫治大臣之子(4:46-54),表明耶穌掌管「空間」的主。
3.醫治患病三十八年者(5:1-9),表明耶穌掌管「時間」的主。
4.餵飽五千人(6:6-14),表明耶穌掌管「數量」的主。
5.履海(6:16-21),表明耶穌掌管「自然」的主。
6.醫治生來瞎眼的人(9:1-7),表明耶穌掌管「命運」的主。
7.叫拉撒路復活(11:1-44),表明耶穌掌管「生命」的主。

立約在聖經中是一個重要的主題,通過「立約」這個主題來提醒我們與上帝之間所立的生命之約。

一、關於時間
「第三日」指主耶穌往加利利遇見腓力和拿但業(參1:43,49)之後的第三天。如此看來,約翰福音1:19至2:12的事蹟,是在一週之內發生,而以變水為酒的神蹟為這一週的總結。
按猶太律法,一個處女的婚禮要在禮拜三晚上在女方家舉行嫁女兒的喜宴,將近午夜時,爸爸牽著女兒的手,走到男方的家,眾人舉著火把,或者提著燈籠,來照亮街道,村裏的人出來向新娘祝福。
2:4 耶穌說:「母親,請別勉強我做甚麼,我的時刻還沒有到呢。」

二、雖有耶穌同在,酒還是沒有了!
猶太人孩子生下來之後,就會釀酒,好讓孩子結婚時可以提供賓客飲用。但貧窮人家,往往無法釀製足夠的酒,因此需要不斷的摻水。但顯然的,這一戶人家很貧窮,摻水稀釋後,也不夠大家喝。
「匱乏」時,馬利亞會尋求耶穌,而你會怎麼做?

三、馬利亞的信心、僕人的順從
馬利亞對耶穌有絕對的信心,因此她向吩咐僕人:「他要你們做甚麼,就照他的話去做。」(2:5)
僕人也沒有埋怨說:「客人都已經洗手、洗腳,為何還要倒滿水?」
每個水缸,都可裝100公升的水(現代中文譯本)。

從耶穌所行第一個神蹟的故事中,至少我們可以學習到四項要緊的信息:
一、耶穌來不是做「客」,乃是做「主」
耶穌「同在」,酒還是用盡了。
耶穌來不是做「客」,乃是做「主」。
福音的事工,就是邀請耶穌做主的事工。

二、謙卑請耶穌做主,就是聽從耶穌的話語
這一段最重要的金句「他要你們做甚麼,就照他的話去做。」(2:5)

一間教會是否有生命力,首先要看這間教會的會友是否意愛查考聖經、是否喜歡讀聖經、是否意愛聽上帝的話。

三、有耶穌同在的人生,將是充滿芬芳與甜美
酒,是葡萄汁液的精粹,是生命的象徵;而水是象徵死亡,因為上帝曾以大水來淹除地上不法邪惡之事物。變水為酒,表徵將死亡轉變為生命。
希伯來書 4:12「因為神的話是活的,是有功效的,比一切兩刃的劍更鋒利,能以刺入、甚至剖開魂與靈,骨節與骨髓,連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
耶穌讓原本平淡無味的水,變成芬芳甜美的酒,同樣地,若是無趣平淡的生活中有耶穌的同在,你們的生活也會充滿芬芳甜美。

四、帶著我們的空水缸,才能經歷上帝的恩典
耶穌要怎樣改變我們的情況?耶穌要我們把我們的空水缸帶到祂的面前來,讓祂在我們的生命中行神蹟。

問題討論:
1.耶穌所行第一個神蹟是在婚宴「立約」的場合。你是否與上帝立了「生命之約」呢?你對「立約」的了解如何?
2.耶穌在你生命中是做「主人」還是「客人」?我們在哪些時候容易「反客為主」?
3.我們的生命是不是一個大水缸,或者只是一個小小的茶杯,而且這個茶杯已經裝滿你自已所要喝的苦杯?今天這段故事對你有何啟發?


第一個神蹟 (2016.2.21濟南教會講道稿)
約翰福音2:1-12
黃春生牧師
1 第三天,在加利利的迦拿城有人舉行婚禮。耶穌的母親在那裏;2 耶穌和他的門徒也受邀請參加婚宴。3 酒喝光了,耶穌的母親告訴他:「他們沒有酒了。」4 耶穌說:「母親,請別勉強我做甚麼,我的時刻還沒有到呢。」
5 耶穌的母親卻吩咐僕人:「他要你們做甚麼,就照他的話做。」6 在那裏有六口石缸,是猶太人行潔淨禮的時候用的,每一口石缸可以盛水約一百公升。7 耶穌對僕人說:「把水缸都裝滿水。」他們就倒水入缸,直到缸口。8 耶穌又說:「現在可以舀些出來,送給管筵席的。」他們就送了去。9 管筵席的嘗了那已經變成酒的水,不知道這酒是從哪裏來的(舀水的僕人卻知道),於是叫新郎來,10 對他說:「別人都是先上好酒,等客人喝夠了才上普通的,你倒把最好的酒留到現在!」
11 這是耶穌所行的第一個神蹟,是在加利利的迦拿城行的。這事顯示了他的榮耀;他的門徒都信了他。12 這事以後,耶穌跟他的母親、弟弟,和門徒到迦百農去,在那裏住了幾天。

前言:約翰福音七件神蹟
約翰福音的作者也透過七件神蹟作為彌賽亞身份的「記號」,來證實耶穌是基督,是上帝的兒子,尤其指有關耶穌的神性、工作、能力等方面。
1.水變酒(2:1-11),表明耶穌是掌管「物質」的主。
2.醫治大臣之子(4:46-54),表明耶穌掌管「空間」的主。
3.醫治患病三十八年者(5:1-9),表明耶穌掌管「時間」的主。
4.餵飽五千人(6:6-14),表明耶穌掌管「數量」的主。
5.履海(6:16-21),表明耶穌掌管「自然」的主。
6.醫治生來瞎眼的人(9:1-7),表明耶穌掌管「命運」的主。
7.叫拉撒路復活(11:1-44),表明耶穌掌管「生命」的主。
列為新約第一個神蹟,當然有其「特殊性」。這項特殊性,就必須對應到舊約中,上帝對人的第一次神蹟,就是創造亞當和夏娃,他們在上帝的賜福下成為第一對夫婦。而在新約中,耶穌所行的第一次也有相似的地方,就是在婚禮中來顯示上帝的恩典。換言之,在舊約、新約的頭一次神蹟都是婚姻中展現出來的。在婚約中,最重要的是「立約」。立約在聖經中是一個重要的主題,通過「立約」這個主題來提醒我們與上帝之間所立的生命之約。之所以作為「第一個神蹟」,乃是世上最能夠表明上帝與人之間立生命之約的關係,就是「婚約」。
加利利西邊的迦拿位於拿撒勒以北14公里的一個村莊。在拿但業的眼中拿撒勒是個名不經傳的落後鄉村,換言之,迦拿更是偏鄉中的偏鄉。但是,第一個神蹟卻是在那麼不起眼的窮鄉僻壤之地發生。
在迦拿婚筵上,耶穌的母親馬利亞需要去赴宴,說明馬利亞和這個家庭有關係。也有可能因此需要協助安排這次婚筵某些事,至少當酒用完了馬利亞就擔憂起來;且她又有權命令僕人做耶穌要他們做的事。換言之,馬利亞的角色就像婚宴的總幹事,她必須安排、打點喜宴中最重要的酒席問題。比較晚寫出的福音書,埃及科普特(Coptic)福音書提供我們一項文獻記載,馬利亞是新郎的阿姨,即馬利亞是新郎母親的姊妹。無論這項文獻所補充的是否真實,但約翰福音的記載已經將福音的信息表達出來了。

一、關於時間
「第三日」指主耶穌往加利利遇見腓力和拿但業(參1:43,49)之後的第三天。如此看來,約翰福音1:19至2:12的事蹟,是在一週之內發生,而以變水為酒的神蹟為這一週的總結。
耶穌時代的猶太人,舉行婚禮至少要三天,甚至更長的時間。他們通常在星期三晚上先在女方的家舉行出嫁女兒的宴席,將近半夜之時,女兒牽者爸爸的手臂,走到男方的家,眾人舉著火把,或者提著燈籠,來照亮街道,村裏的人出來向新娘祝福。到了男方的家,就在家門外的庭院舉行結婚儀式。儀式完畢,新郎、新娘,男女儐相,雙方家人又舉著火把或者提燈籠,繞著村裏的街道遊行,接受村裏的人的恭喜和祝福。第二天開始,邀請村裏的人來參加好幾天的席了。
按猶太律法,一個處女的婚禮要在禮拜三晚上在女方家舉行嫁女兒的喜宴,將近午夜時,爸爸牽著女兒的手,走到男方的家,眾人舉著火把,或者提著燈籠,來照亮街道,村裏的人出來向新娘祝福。到了男方的家,就在家門外的庭院舉行結婚儀式。儀式完畢,新郎、新娘,男女儐相,雙方家人又舉著火把或者提燈籠,繞著村裏的街道遊行,接受村裏的人的恭喜和祝福。第二天開始,邀請村裏的人來參加至少三天的宴席,甚至更長至七天的時間。婚宴會在晚上進行,可能是因為猶太人以「日落天黑」為一天的開始,也可能是當地白天實在是太炎熱了。但新婚夫婦並不去渡蜜月,他們留在家中,開放達一星期之久,讓親友前來祝賀。
耶穌說:「母親,請別勉強我做甚麼,我的時刻還沒有到呢。」(2:4)很清楚的,耶穌表明沒有人能夠勉強他,上帝做事有祂自己的時間、規律、節奏。如同傳道書3:1所說:「天下萬事都有定期,都有上帝特定的時間。」

二、雖有耶穌同在,酒還是沒有了!
在中國浙江紹興一帶,以糯米釀酒,酒色琥珀黃,因此又稱「黃酒或紹興酒」。年份比較久的稱為「女兒紅」,大概要放上十二年以上。
當地人生育後,會開始釀酒,以備嫁娶時拿來宴客。生女兒時釀酒至出價拿出來飲用的酒稱為「女兒紅」,生兒子所釀的酒稱為「狀元紅」。如果孩子未到出嫁之時就不幸夭折,這罈酒就叫「花凋」。
猶太人也有類似的習俗,孩子生下來之後,就會釀酒,好讓孩子結婚時可以提供賓客飲用。但貧窮人家,往往無法釀製足夠的酒,因此需要不斷的摻水。顯然的,迦拿這一戶人家很貧窮,摻水稀釋後,也不夠大家喝。因此,婚宴的工作人員急忙地告訴婚宴總幹事馬利亞。
人生當中,雖然我們信靠耶穌,雖然耶穌與我們同在,但是有時我們仍會遇到「沒有酒的窘境」,雖然有耶穌同在,我們還是會遇到「匱乏」。在猶太宴會裏,酒是很重要的。拉比們說:「沒有酒就沒有歡樂。」在東方酒很重要,但人們不是要飲醉,醉酒是很不禮貌的。他們所飲的實在是兩份酒三份水的混合飲品(類似雞尾酒),在任何時候供應短缺都是一個問題,因為厚待嘉賓在東方是項神聖的義務,在婚筵中供應短缺是新郎新娘的莫大恥辱。但是,馬利亞深信只有耶穌能夠解決此困境。這也讓我們深思自己,當我們「匱乏」時,馬利亞會尋求耶穌,而你會怎麼做?

三、馬利亞的信心、僕人的順從
在此,我們發現馬利亞相信耶穌有能力解決這一件事,才找耶穌。且他對耶穌有絕對的信心,因此她向吩咐僕人:「他要你們做甚麼,就照他的話去做。」(2:5)而僕人也沒有質疑,他們就順從的將水缸倒滿水,沒有一位僕人埋怨說:「客人都已經洗手、洗腳,為何還要倒滿水?」
當時村莊的水井都在村外,約翰福音第四章所記載耶穌和撒馬利亞婦人井邊談道時,就可以知道當時村莊的水井都在村外。一個大水缸約能夠裝一百公升,你想想看,僕人必須要走到村外取水幾趟,才可以裝滿六口大水缸?但是,僕人順服馬利亞的吩咐,沒有怨言。同樣的,家庭、教會或是你所帶領的團隊,在面對困境時,必須有人像馬利亞一樣有信心,教會的兄姐或團隊的成員必須像僕人一樣沒有怨言,只有順服上帝的話語,如此才能夠經驗上帝賜給人超越我們所求所想的恩典。
在門口有六個大水缸,為何是六個,不是五個或是七個?這數字是有象徵意義的,「六」代表第六天人被造的日子,也有「不完全」的意思。放置六個大水缸也在提醒不潔淨、不完全人需要潔淨,因此,這水缸的水成為猶太人潔淨禮儀之用。用來給人入屋時洗腳,用來在飯前洗手。耶穌叫人將這些水缸盛滿水。對於猶太人,七是完滿的數字,六是不完全的數字。六個水缸象徵人的數目,也象徵猶太律法的不完全,耶穌到世上來,解決了律法的不完全,取而代之的是以他恩典的福音為新酒。耶穌將律法的不完全改變為恩典滿滿的祝福。
而且每個水缸,每個都可裝一百公升的水(現代中文譯本),單從這件事我們就可以感受到當耶穌的恩典臨到,就超越大家所需享用的。事實上,這婚筵不再需要喝六百公升的酒。換言之,耶穌所賜下的恩典是超越人所需的。

從耶穌所行第一個神蹟的故事中,至少我們可以學習到四項要緊的信息:
一、耶穌來不是做「客」,乃是做「主」
在加利利的迦拿有娶親的筵席,酒用盡了,耶穌對佣人說,把缸倒滿了水,舀出來,送給管筵席的,管筵席的嘗了那水變的酒,並不知道是那裡來的,只有舀水的用人知道。這是耶穌所行的頭一件神蹟,是在加利利的迦拿行的,顯出他的榮耀來。他的門徒就信他了。
耶穌「同在」,酒還是用盡了;等待耶穌做主,才是行神蹟的時機。
耶穌來不是做「客」,乃是做「主」。神蹟的時機不只是在人的盡頭及人禱告的時候,更是人信而順服的時候。人的盡頭是神的起頭。可惜有很多人即使走到盡頭了,還未經驗神的起頭,因為他們還想尋找人的辦法,沒有把困難交在主手中。信而順服有多少,神蹟就有多少。福音的事工,就是邀請耶穌做主的事工。

二、謙卑請耶穌做主,就是聽從耶穌的話語
這一個故事有一節要緊的話,就是第5節耶穌的母親馬利亞向僕人所說的話:「他要你們做甚麼,就照他的話去做。」從這一段話裡,我們看到馬利亞的信心,也看到遵照耶穌的話去做的重要性。
我想,當時馬利亞若沒有信心,而僕人又沒有遵照耶穌的吩咐去做,這樣的神蹟與恩典就不會有。這一點,對做僕人的人很重要的提醒。若是在你們的一生中,要經歷耶穌滿滿的恩典,學習馬利亞對耶穌的信心,並遵照耶穌的話去做,記住第五節的提醒「他要你們做甚麼,就照他的話去做。」
在我看起來一間教會是否有生命力,首先要看這間教會的會友是否意愛查考聖經、是否喜歡讀聖經、是否意愛聽上帝的話。其次就像,是否照祂的話去做。聽道,又行道。

三、有耶穌同在的人生,將是充滿芬芳與甜美
酒,是葡萄汁液的精粹,是生命的象徵;而水是象徵死亡,因為上帝曾以大水來淹除地上不法邪惡之事物。而變水為酒,表徵將死亡轉變為生命。
耶穌說「把缸倒滿水」、「現在舀出來」、「送給管筵席的」,水立刻變成酒,而且是上好酒!這就是當下聽到了神的話立刻行動,馬上逆轉死亡為生命,一刻也不耽延。
有不少基督徒朋友和我交通問說:為何相信了主耶穌那麼久,生命變化進展緩慢,一點也沒感到「現在活著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裡面活著」的把握?雖然教會裡說生命變化需要時間,但是變化實在不明顯,到了令人信心疲軟的地步。
這就是我們活在理性思考裡,仍讓「魂」來掌控我們行動的結果,循著人的思考模式來變水為酒:水要經過一連串的葡萄種植、收成、壓汁、發酵、過濾、淨化等冗長過程才能變成酒,若真如此來取得酒,這場在迦拿的婚宴也不用進行了。
當我們企圖以做好事、守戒律、積功德等好行為來變化生命,嘗試使生命變好時,卻忘了起初上帝在創世時說聲:「要有光」,就有了光,上帝的話是立竿見影的!因為「太初有話,話與神同在,話就是神。」(In the beginning was the Word, and the Word was with God, and the Word was God. John 1:1, KJV)
上帝的話有變水為酒的生命大能。既相信耶穌是上帝的兒子了,只要將祂的話聽進去,讓話進來轉變你的心思,成為不遲疑的行動,你的人生立刻變水為酒。正如希伯來書 4:12所揭櫫:「因為上帝的話是活的,是有功效的,比一切兩刃的劍更鋒利,能以刺入、甚至剖開魂與靈,骨節與骨髓,連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這魂與靈的剖開,可是在一剎那間!
耶穌讓原本平淡無味的水,變成芬芳甜美的酒,同樣地,若是無趣平淡的生活中有耶穌的同在,你們的生活也會充滿芬芳甜美。
這神蹟是發生在加利利村莊一個卑微的家庭裏。我們已見到在東方厚待客人是項神聖的任務,如果沒有了酒是會令那家人受窘而感到羞恥的。為了使一個謙卑的加利利家庭不致蒙羞,耶穌就行使他的權能。耶穌這樣行是為了同情、愛顧、和了解簡樸的人。
幾乎每個人都可以在大埸面做些大事情,但耶穌選擇在簡單、卑微家庭的「小場面」做大事情。人性的惡意很自然地喜歡見到他人有麻煩,作為茶餘閒談的好資料;但耶穌,一切生命之主,榮耀的君王,用他的權能拯救一對加利利的簡樸的少男、少女以免他們感到羞愧。我們也可藉著了解人和簡單仁愛的行為,顯明我們是耶穌基督的跟從者。願耶穌在迦拿所賜下滿滿的恩典,也行在我們的教會當中。

四、帶著我們的空水缸,才能經歷上帝的恩典
耶穌使水變為酒,而且是變為更好的酒,使我們喜樂的筵席繼續下去,眾人歡樂的時光繼續下去,使我們的聊天、說話、講故事不會停止。這就是耶穌行這個神蹟所要告訴我們的好信息。
但是耶穌要怎樣改變我們的情況?耶穌要我們把我們的空水缸帶到祂的面前來,讓祂在我們的生命中行神蹟。問題在於我們帶到耶穌面前的水缸是怎樣的水缸?我們的生命是不是一個大水缸,或者只是一個小小的茶杯,而且這個茶杯已經裝滿你自已所要喝的苦杯?
有一位將軍來到會堂裏,向拉比說:「我已經學會各樣的武藝,樣樣都非常精通。我也比別人爬上最高的軍階,沒有人比得上我的成就。現在我想要學習有關上帝的事情,你是不是可以教導我?」
這一位拉比笑著說:我們先到桌子邊,喝喝茶才來談有關上帝的事情。」他們坐定之後,拉比就開始慢慢給將軍倒茶,茶杯滿了,但是拉比還是繼續倒茶,茶水流到桌子上,流到地上,拉比還是繼續倒茶。這一位將軍看到這個情形,看得發呆了。後來忍不住了,就向拉比大聲說:「不要再倒了,茶杯已經滿了!」
拉比慢慢把茶壺放在桌子上,而後向將軍說:「你的生命早已充滿了你自已,已經沒有地方可以容得下上帝了。你怎麼可能學習有關上帝的事情呢?」
這是不是我們的問題?我們是不是像這一位將軍一樣?我們所擁有的只是一個小小的生命茶杯,而且裏面已經裝滿了我們自已,根本沒有一點空間能夠讓上帝存在?我們是不是想把比海洋更浩瀚無比的上帝,裝在我們小小的心靈茶杯裏面?我們是不是想把上帝高深莫測的真理與智慧,用我們非常有限的量器或尺度來衡量上帝?我們是不是想用我們對聖經非常有限的了解來形容上帝、認識上帝?
我們是不是像這一位將軍一樣,來到上帝面前,來到教會裏,只是要誇耀自已的成就,而不是要謙卑的倒空自已,讓上帝的靈充滿我們整個生命和存在?

問題討論:
1.耶穌所行第一個神蹟是在婚宴「立約」的場合。你是否與上帝立了「生命之約」呢?你對「立約」的了解如何?
2.耶穌在你生命中是做「主人」還是「客人」?我們在哪些時候容易「反客為主」?
3.我們的生命是不是一個大水缸,或者只是一個小小的茶杯,而且這個茶杯已經裝滿你自已所要喝的苦杯?今天這段故事對你有何啟發?



2016年2月16日 星期二

列王紀下 18:1-37

列王紀下 18:1-37 現代中文譯本
(2016.2.16)
猶大王希西家( 代下 29:1-2 30:1 )18:1 以色列王以拉的兒子何細亞在位的第三年,亞哈斯的兒子希西家作猶大王。
18:2 當時他二十五歲;他在耶路撒冷統治了二十九年。他的母親叫亞比雅,是撒迦利雅的女兒。
18:3 希西家效法他先祖大衛王的榜樣,做了上主認為對的事。
希西家在25歲時當上猶大王,雖然他沒有治理國家的經驗,但憑著一顆信靠上帝的心,以及效法他先祖大衛王的榜樣,於是列王紀的作者為他做了一番評比:「猶大國,在他以前或以後,沒有一個王像他一樣。」(18:5)到底是什麼樣的王,可以得到如此崇高的讚揚?答案就在列王紀下18:34,那就是希西家做了上主認為對的事,他信靠上主──以色列的上帝。
18:4 他除掉山丘上的神廟,拆毀了石柱,砍倒了亞舍拉女神的柱像,又打碎了摩西所造的銅蛇─尼忽士但,因為以色列人民到那時候還在向它燒香。
「尼忽士但」:這專用名詞是「銅」和「蛇」組合的;「銅」指原料,「蛇」指形狀。摩西在曠野所造的實物教材(見民21‧8-9)竟成了崇拜的對象。
聖經對希西家所做的事歸納三項重點:
第一,除掉偶像:包括神廟、亞舍拉女神的柱像、摩西所造的銅蛇。
第二,忠於上主,沒有違背上主並遵行祂的律法。
第三,他反抗亞述皇帝,不肯屈服於他。
因著忠於上帝,他奮力拆除當時猶太人所拜的偶像;因著忠於上帝,所以他遵行上帝的律例;因著忠於上帝,他敢於反抗當時的強國之一亞述。反觀北國以色列,他們卻因為不忠於上帝,違背了與上主所立的約,於是在亞述王的侵略下被攻陷,人民被擄到各處。這樣看來,忠於上帝,必蒙恩寵;違背上帝,必遭禍害。
18:5 希西家信靠上主─以色列的上帝;猶大國,在他以前或以後,沒有一個王像他一樣。
18:6 他忠於上主,從來沒有違背上主;他謹守上主給摩西所有的誡命。
18:7 因此上主與他同在;他所做的一切事都順利。他反抗亞述皇帝,不肯屈服於他。
18:8 他打敗非利士人,把他們的土地,包括迦薩和周圍地區,從守望臺到設防城,都佔領了。
南國猶太當時受到三個勢力所影響:
1.主張忠於上帝的群體,他們堅心倚靠上帝。
2.主張投靠亞述國的派系。
3.主張投靠埃及的派系。
當希西家效忠於上帝的同時,也與亞述國和埃及兩個強國作對,這樣做對猶大國是有一定的威脅;然而,信靠上主帶來了上主親自的同在與保守,並且征戰得勝、無往不利。「他忠於上主,從來沒有違背上主;他謹守上主給摩西所有的誡命。因此上主與他同在;他所做的一切事都順利。他反抗亞述皇帝,不肯屈服於他。他打敗非利士人,把他們的土地,包括迦薩和周圍地區,從守望臺到設防城,都佔領了。」(列王紀下18:6-8)
會主心得:這世上有太多的選擇,但什麼是上帝眼中看為對的事?盼望我們的一生能夠持守上主的話語,在面臨許多抉擇與試探的時候,能夠做上主眼中看為對的事。
18:9 希西家在位的第四年,也就是何細亞王統治以色列的第七年,亞述皇帝撒縵以色侵略以色列,圍攻撒馬利亞。18:10 被圍困三年後,撒馬利亞陷落了;這是希西家在位的第六年,何細亞在位的第九年發生的。
18:11 亞述皇帝把以色列人擄到亞述,使他們散居在哈臘城、歌散區的哈博河附近,和米底亞人的城鎮。
18:12 撒馬利亞陷落是因為以色列人沒有聽從上主─他們的上帝,違背了上主與他們所立的約,不遵守上主的僕人摩西所頒佈的一切法律。他們不聽從,也不遵守。

(2016.2.17)亞述人威脅耶路撒冷( 
代下 32:1-19 賽 36:1-22 )
18:13 希西家王在位的第十四年,亞述皇帝西拿基立攻打猶大的設防城鎮,加以佔領。
18:14 希西家派人到拉吉去見西拿基立王,說:「我錯了,請停止攻打吧!我願意付上你所要求的一切。」皇帝回覆要希西家送上一萬公斤的銀子和一千公斤的金子。
18:15 希西家把聖殿和王宮寶庫裏的銀子都送過去,
18:16 又把聖殿門上的金子和包在殿門柱子上的金子都刮下來,一起送給西拿基立。
18:17 亞述皇帝從拉吉派遣大軍到耶路撒冷攻打希西家;軍隊由他的統帥、侍衛長,和大將率領。他們一到耶路撒冷就列陣在上池的水溝旁,在通往漂布工場的大路上。
18:18 然後他們派人召見希西家王。希西家的三個大臣出去見他們;這三個大臣是:王宮總管希勒家的兒子以利亞敬,王室書記舍伯那,亞薩的兒子國史大臣約亞。
18:19 亞述的大將問:「亞述皇帝要知道希西家憑甚麼會有這樣的把握。
18:20 他以為空口說白話就能替代軍備和實力嗎?他靠誰的力量想反叛我?
18:21 他妄想埃及來援助他,那無異用一根破損的蘆葦當拐杖走路;它會刺傷他的手的!埃及王對付那些投靠他的人正是這樣。」
18:22 亞述大將繼續說:「也許你們要說,你們所倚靠的是上主─你們的上帝。可是,希西家不是摧毀了他丘上的廟宇和祭壇嗎?他不是吩咐猶大和耶路撒冷人民只准在耶路撒冷的祭壇敬拜那位上主嗎?
18:23 現在我以皇帝的名義跟你們打賭:如果希西家能找出兩千騎兵,我就送他兩千匹戰馬!
18:24 其實,他連亞述軍隊中最小的軍官也比不上,他還妄想埃及送戰車騎兵來援助他!
18:25 他以為我沒有上主的幫助就來攻打他,毀滅他的國家嗎?上主親自吩咐我來攻擊他,並毀滅他這地方。」
18:26 於是,以利亞敬、舍伯那,和約亞對那大將說:「先生,請用亞蘭語跟我們說話,我們聽得懂。請不要用希伯來語,因為城樓上的人民都在聽。」
18:27 大將說:「你們以為皇帝只叫我對你們和王說這些話嗎?錯了,我也是對那些坐在城樓上的人民講的;他們跟你們一樣都要吃自己的糞,喝自己的尿。」
18:28 於是,他站出來,用希伯來語大聲喊叫:「你們要聽亞述皇帝的諭旨。
18:29 他警告你們:不可受希西家的欺騙;希西家不能救你們。
18:30 不要讓他說服你們去倚靠上主。不要以為上主一定會拯救你們;不要以為亞述的軍隊不能攻破你們的城。
18:31 不要聽希西家的話!亞述皇帝命令你們出來講和。這樣,你們照舊可以吃自己的葡萄和無花果,喝自己井裏的水。
18:32 直到皇帝把你們遷到另一個地方,跟你們的本土約略相同,有五榖、葡萄,有餅、美酒。那是產橄欖、橄欖油,和蜂蜜的地方。你們遵照他的命令就得以存活,不至於死。不要被希西家欺騙,以為上主會來拯救你們。
18:33 你們見過有哪一國的神明拯救過本國脫離亞述皇帝的手嗎?
18:34 哈馬、亞珥拔的神明現在在哪裏?西法瓦音、希拿、以瓦的神明又在哪裏?有誰救過撒馬利亞脫離我的手?
18:35 有哪些神明曾經從我們的皇帝手下救過他們的國家?你們憑甚麼相信你們的上主會拯救耶路撒冷呢?」
18:36 人民都不作聲;他們遵照希西家王的命令,一聲不響,不回答他的話。
18:37 於是王宮總管以利亞敬、王室書記舍伯那,和國史大臣約亞悲痛地撕裂衣服,回城把亞述大將的話向希西家王報告。

2016年2月4日 星期四

你來看吧!

你來看吧!(2016.2.14主日講道大綱)
經文:約翰1:35-51
一、看哪,上帝的羔羊!(1:35-36)
1.什麼是「上帝的羔羊」?
我們知道猶太人過逾越節時,必定會獻上羔羊在祭壇上,用來感謝上帝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的奴隸之地,使他們得到解放、得到自由。因此,猶太人很清楚所謂的「上帝的羔羊」,意思是獻給上帝最珍貴的禮物。
使徒保羅在哥林多前書5:7下這樣說:「我們逾越節的筵席已經預備好了,逾越節的羔羊基督已經作為犧牲獻上了。
按照使徒保羅的說明,很清楚的耶穌基督就是為了要讓所有信靠祂的人都能從罪的奴隸得到釋放出來,他將自己當作獻祭的「羔羊」,作為「救贖」的代價一樣,獻上生命在上帝的祭壇上。
2.上帝羔羊的工作
彼得前書1:19憑著基督所流寶貴的血,就像那無瑕疵無污點的羔羊的血。」很清楚的,耶穌基督就像獻祭的羔羊一樣,為了要除掉世人的罪。
「除掉」意思是「擔負」、「搶奪」之意。意思是說上帝的羔羊,是要擔負起世人罪的重擔,或是說要將世人的罪強奪而去,使人不再受到罪的壓迫。
3.施洗約翰的見證

二、你們想要甚麼?(1:37-38)
1.臨時起義的跟隨嗎?
二位門徒是一聽到老師施洗約翰這麼一說就去跟隨耶穌嗎?
不是這樣的,而是施洗約翰平常就提到關於基督來臨的事,所以當他們看見耶穌之後,就緊抓著機會跟隨耶穌。
聖經的作者在有限的篇幅中,往往在重大事件上會省略許多的細節,為了就是要表明上帝奇妙作為的重要性。就像這裡所呈現出來的,我們看不出來施洗約翰平常如何教導門徒認識耶穌基督,但在最重要的時刻,只因施洗約翰的一句「看哪,上帝的羔羊!」,他二位門徒就隨即離開,跟隨耶穌基督。約翰福音的作者有意用這種方式來表示上帝的奇妙作為,使人想要跟隨耶穌基督。
2.你們想要甚麼?
38節,耶穌基督看見有人要跟隨他,就轉身回頭詢問施洗約翰的二位門徒說:「你們想要甚麼?」這句話的意思是:「你們在尋找什麼?」
耶穌提醒這二人想要跟隨他的人,就如同在加利利有人想要跟隨耶穌基督時,他跟這些想要跟隨他的人這樣說:「狐狸有洞,飛鳥有窩,可是人子連枕頭的地方都沒有。(路加福音9:58)
耶穌很明確的表明,要跟隨他必須先想清楚自己是否準備好,這才重要。如果想要從跟隨耶穌得到一些甜頭、利益,那一定會失望、難過。

三、你們來看吧!(1:39-42)
1.從「看」到「住」
約翰福音的作者是把重點放在生活的層面,在顯示耶穌基督並不是用「奇異」方式,而是用「跟他住在一起」的平常生活招收學生。
2.從「經歷」到「分享」
安得烈向哥哥彼得分享,帶領彼得成為基督的門徒?

四、你來看吧!(1:43-51)
1.跟隨主的生命
跟隨主的生命就像腓力一樣,就像安得烈一樣,願意與人分享福音的好處,領人歸主。
2.你來看吧!
拿但業以很不屑的語氣回問說:「拿撒勒會出什麼好的嗎? 
人通常喜看家世背景等等這些。我也常在替青年作媒時遇到這種問題;一般父母都會問一大堆對方的身世資料,很少有人會先問我關於對方當事者之生活、學習、嚐好等這方面的事。 
腓力對拿但業的質疑沒有作任何釋疑,只說一句:「你來看吧!

信仰的事情常常不是用講的、辯論的,而是活生生的生活見證。腓力和安得烈所做的一樣,安得烈在耶穌基督住處的生活經驗後,去找他的兄弟西門彼得,並且帶他去見耶穌基督。 

這段經文給我們帶來很好的信息: 

一、「你們想要甚麼?」你清楚自己追求的到底是什麼嗎?
耶穌簡短的一句問話「你們想要甚麼?」道出了人生最重要的問題,僅此一生,我們真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嗎?
不論是什麼理由使我們因此認識福音,我們都必須時刻反省,時常反問自己一下:為什麼我要成為基督徒?這樣會幫助我們知道,自己追求的到底是什麼。也幫助我們找到生命的意義與答案,而不枉費來到這世間。

二、「你們來看吧!」信仰的深化需要親自跟隨
1. 安得烈遠遠的跟隨耶穌
2. 安得烈與耶穌同住
3. 安得烈認識耶穌就是彌賽亞

三、傳福音就是在介紹耶穌基督,而不是在介紹我們自己
路加福音甚至提供我們知道,群眾是一群一群的擁擠到施洗約翰的身旁,可見他當時是一位很有影響力的傳道者。

施洗約翰鼓勵自己的門徒去跟隨耶穌基督,他不會因為要維持自己的聲勢,就隱藏那更好的福份。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信仰態度,特別在牧師、長執的身上,這一點更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