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4月25日 星期三

新約時期的語言背景

新約時期的語言背景

耶穌時代的巴勒斯坦地區是一個國際交流的重地,有許多語言被使用。根據約翰福音十九章19-20節所說:「彼拉多又用牌子寫了一個名號,安在十字架上;寫的是『猶太人的王,拿撒勒人耶穌。』…是用希伯來、羅馬、希利尼(希臘文)三樣文字寫的。」(合和本聖經)這裡所說的「羅馬」,就是拉丁文。

拉丁文:是官方所使用的語文,因為當時巴勒斯坦被羅馬帝國統治,也因此行政官長都是用拉丁文。而正式官方文件、公告都是以拉丁文書寫。以外,新約中至少有四十個以上的拉丁人名和地名;更有些拉丁的軍事、法律、貨幣和家庭用語。

希臘文:主要在巴勒斯坦北部地區使用。因為在主前三百年亞歷山大東征勝利之後,就極力消滅方言,所征服之地一概講普通話—希臘文,但官方語言仍採用拉丁文。希臘文在羅馬帝國底下運用了六百多年。這語言也是新約聖經的文字,也是耶穌和門徒傳道的時候,人人都聽得懂;使徒寫書信的時候,人人都讀得懂的語言。

希伯來文:當時一般猶太人的母語是亞蘭文,耶穌和猶太人說話當然也是使用當地的方言—亞蘭文。這個語言與希伯來文相似性很高,但希伯來文在當時卻不通俗,且在日常的談話中已經不被使用。而僅僅用於朗誦舊約聖經用,至於文士等經學教師,則必須以亞蘭文解釋希伯來文聖經,好使得猶太人知道聖經的信息。

所以,我們可知,耶穌與猶太人說亞蘭文,有時也會說希臘文,在會堂用希伯來文讀聖經,向加利利的外邦人傳福音說希臘文,面對本丟彼拉多的審判時用拉丁文。